社论:菜饭明码标价 增加透明减少纠纷

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与口福集团合作,于星期一(3月24日)正式启动首个杂菜饭摊位的明码标价试验计划。这个摊位设在登加新镇邻里中心田园广场(Plantation Plaza)的食阁内。集团计划在今年内把标签计划推广到旗下所有77家食阁和咖啡店。

根据计划,价格标签分四类:蔬菜类为绿色、肉类为橙色、海鲜为蓝色,精选菜肴则是白色。蔬菜类、肉类和海鲜都有划一价格;以登加食阁的杂菜饭摊位为例,蔬菜1元;肉类1元5角;海鲜2元5角。精选菜肴的售价视个别菜品而定,白色标签上会注明。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做法,虽然有诚意的摊主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些,但有了明码标价,至少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何乐而不为?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必会受到广大食客的欢迎。因为长期以来,杂菜饭摊没有明码标价备受疵议,食客与摊贩因售价问题产生矛盾的事件时有所闻,消协这些年来也接到不少相关投诉。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贩中心和咖啡店的其他熟食摊位都早已按照官方规定明码标价,唯独杂菜饭摊例外。这一“例外”显然存在诸多弊端。价格不透明的弊端包括售价没有标准,可以任由摊主喊价,而一般食客在购食时心里也没底,无法有正确预算。

除了杂菜饭,人们也注意到小贩中心和咖啡店其他一些摊贩,如印度和马来咖喱饭摊、麻辣锅、印度罗惹和巴东咖喱饭等,一般也都不标明售价,是等到食客点完菜,询问多少钱,才由摊主或助手告知。很多人也许已习以为常,但这不等于是合理或正确的做法,何况不时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口福有意扩大价格标签计划,涵盖这些摊位,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值得称道。

过去几年来,由于全球通胀肆虐,导致食物价格普遍上涨,一些摊位就算没涨价,也可能在分量上有所减缩,即所谓的“缩水式通胀”,让中下收入阶层的生活压力随之加大,人们因此普遍对食物价格有了更大的敏感性,加之现在很多小家庭都没有开伙食,经常在外用餐,因而更容易感受到物价飙升的痛点。

为缓解压力,建屋发展局早前已出台新规定,组屋咖啡店的经营者接下来更新租约,须提供至少四个经济餐食和两个经济饮料选项。到2026年,全岛374家建屋局出租咖啡店都将提供经济餐选项。在这种情形下,作为一般人最常食用的杂菜饭的业者,更应加快步伐,解决价格不透明的问题。这么做对发扬新加坡的小贩文化也大有助益,因为增加了透明度,小贩食物对众多外来游客也更具吸引力,不会担心被“砍菜头”而却步。

消协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呼吁业者明确标出菜肴售价,因为协会接获不少相关投诉,包括摊位展示的售价不清晰、收费不一致,或是与实际标出的售价有差等。但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很多业者显然不愿意放弃这样的“灵活性”,但这是短视的想法。口福集团能够起带头作用,殊为难得,也应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以及其他饮食集团和摊贩的效法。

口福的做法说明,要达到基本价格透明的目标,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和时间,但却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如较少误会,加大顾客信心,加快点餐速度,为摊贩和顾客节省很多时间,加快高峰时间的人流量,对摊贩和食客而言是双赢的做法。不过,要使菜饭价格合理透明,除了善意的劝导,做到明码标价,恐怕也还须借助市场的力量,即确保有足够的竞争,让食客有所选择。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