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豪:特朗普为欧洲右翼帮倒忙?

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宝座,对欧美民主盟邦的保守右翼势力理应是一剂强心针。但近几个月美国却对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强征贸易关税,在俄乌停火谈判奉承俄罗斯,2月初印度总理莫迪带着大订单出访美国,也只为印度争取了四个月的关税缓冲期,这些事件都令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从最初的保守派共主演变成某些西方右翼党派的票仓毒药。

德国是首个被美国保守势力冲击的盟邦,特朗普政府想跟德国中间偏右的基民党交好,向德国候任总理默茨释出善意。但副总统万斯和科技产业富豪马斯克却毫不掩饰,声援极端右翼的德国另类选择党。然而,默茨由始至终是痛批特朗普最用力的欧洲领袖,基民党与中间偏左的社民党达成初步联合执政协议,以阻挡另类选择党为目标,共同应付来自美国的恫吓。除此之外,尽管特朗普鼓吹盟友加购美国油气,以加速与俄国天然气供应脱钩,马斯克好友德国另类选择党党主席魏德尔却主张德国应恢复北溪油管,购买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与特朗普政府的经济蓝图相悖。美国的殷勤举动未能完全改变德国的政治生态。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被视为特朗普忠实盟友之一,但是近期意大利的动向突显右翼的挣扎心态。美国突然要求北约成员投入5%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军费份额,让欧洲和加拿大压力山大。与此同时,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上演的骂战,还有美国一面倒讨好普京的做法,逼得欧洲各国临危自保,意大利也不例外。

以往意大利的对外态度基本上与欧洲一致,包括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可是,经受特朗普政府对盟邦的无差别施压,梅洛尼的态度开始转变。意大利虽然对欧洲国家共同承担防务兴趣缺缺,碍于情势所迫也不得不加入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行列。然而,她在俄乌战争的立场也跟欧盟不同,比如3月12日,欧洲议会表决声援乌克兰时,她所属的意大利兄弟党便投下弃权票。

既参加欧洲的国防整顿又改变对普京的谴责态度,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政府显然是在见风使舵,大西洋两岸情势还未明朗以前,都不敢轻举妄动。不过,身为特朗普的粉丝居然陷入犹豫,梅洛尼的政治举动恰好说明美国保守势力的偏执,不一定符合欧洲右翼盟友的议程。

法国勒庞谴责美国成为政治正确

法国右翼国民联盟的勒庞是个特殊案例,尽管是欧洲保守右翼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勒庞与美国却保持一定距离,跟特朗普、马斯克和万斯没有太多交集,她反而加入谴责美国的阵营。

有趣的是,国民联盟利用特朗普祭出关税威胁和防务脱钩之举,倒过来“验证”勒庞的政治正确,进而抬高法国右翼的声量。例如,特朗普逼迫欧洲分摊更多军费,马克龙政府为之阵脚大乱,勒庞随即攻击此是法国及欧盟长期依赖美国、不重视自主权利的后果,另一边则批评美国处理乌克兰停战问题太过简单粗暴。根据法国埃拉贝研究机构3月民调发现,73%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再是法国盟友,对特朗普的反感度高达80%,也有超过六成受访者支持乌军抵抗俄罗斯。可以这么说,勒庞根据法国国内选民的动态,不断调适政治立场,通过消费特朗普来进行“出口转内销”的政治攻防,为自己的再度竞选总统铺路。

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保守党是另一个特别案例。在美加闹僵之前,保守党党魁普瓦列夫尔自我形塑是跟特朗普打交道的最佳人选,极力抨击前总理特鲁多无能无为,保守党持续以20个百分点的民调优势领先自由党,普瓦列夫尔准备在来临大选拿下执政权。直到特朗普对加拿大强征25%关税,公开称加拿大是美国第51州,特鲁多将总理职转交给强硬的金融专家卡尼,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民调已处于平盘状态。

反美、反特朗普已成为4月28日加拿大国会改选的主旋律,自由党和保守党都想要争取抗美急先锋的“荣誉”,传统的左右光谱之争,在整个竞选过程被淡化,民族主义变成驱动票源的关键。当然,美国保守派发动的文化战争,对加拿大保守党毫无帮助,甚至是一种政治包袱,让领先的普瓦列夫尔左右为难,并且被卡尼趁机反超。

特朗普回锅政坛,为什么欧美右翼党派不见得将美国奉为保守派共主?实际上,西方保守主义的主轴就是去全球化,一切以国家利益优先,保留各自的国粹和传统价值观,国际串联并不是保守右翼的主要诉求,国际社会上也不会出现类似自由派的保守阵营大联盟。因此,特朗普的政治考量未必符合欧美盟邦保守派的胃口。

当然,保守右翼确实共享一些特性,像是反多元性别、反全球主义、反自由贸易、反多边主义、反气候变迁论等等,只不过这些论述无法将保守派整合成一个国际联盟,因为反全球化就是保守主义的根基。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时事评论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