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的国防科技峰会上,副总理王瑞杰指出,新兴技术带来巨大的机遇,但也可能被滥用,对社会信任、国家安全和全球稳定构成威胁。
他强调,地缘政治日益不稳定,军民两用科技带来的“不对称”威胁正在增加,原属民用的创新技术,也可用于破坏性的军事目的。他举例说,这些威胁包括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假信息宣传,以及在有争议的环境中,使用自动化和无人系统。
有别于传统的军事冲突,现代的战争借助高科技,使用更少的人力,造成更大的破坏。人工智能以及量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国防领域经历彻底的改变。另一方面,军事科技民用化,加大非传统战争的威胁,包括恐怖主义与网络袭击。
不少科技研发出自国防的需要,但过后扩大至民用。互联网是1960年代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研发项目,过后逐渐发展成民用的网际网络;也有些民用科技在广泛使用后,纳入军事用途,如当下在俄乌战场频繁出现的商用无人机。
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影响各个领域,包括金融、医疗,以及教育。由于目前全球仍欠缺完善的治理框架,科技被滥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系统收集和分析大量个人数据,侵犯个人隐私;它的超强学习能力,可能变得难以控制,甚至对人类构成威胁;它也可能被用于制造自动武器系统。
其次,量子技术计算远比传统电脑速度快,可能破解现有的加密技术,使目前的网络安全设施不堪一击;它也可能被用于制造新型武器,包括量子炸弹。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编辑技术,挑战生命伦理;它可能带来新的生物安全风险,如新型病毒或细菌;它也可能用于制造生化武器,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力。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最明显及直接感受到的是网络诈骗。不法之徒利用数码科技行骗,也利用科技掩盖账款的足迹,有些甚至对国家、企业与个人进行网络勒索。诈骗团伙通过科技,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暴利。他们大小通吃,使人人自危,成为社会的公害。
通过科技,不法之徒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极大的伤害。最近法庭的一起案件显示,一名不法之徒因欠下大耳窿债务无力偿还,协助大耳窿发送短信行骗。他使用短信发送器,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发送多达300万条有钓鱼链接的诈骗短信。
在国家层次上,网络袭击是目前最令人关注的安全威胁之一。在这些袭击之中,不乏国家主导的行为,以盗窃重要人物的资料或对他国示强。新加坡曾经遭受来自外国主导的网络袭击。为了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及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国防数码防卫与情报军部队,最近成立两个新的指挥部。
科技是双面刃,自古已然。不同的是,目前的地缘政治高度动荡,推高许多国家的国防开支,并加速军备竞赛。另一方面,数码科技的普及,加速新兴技术的研发。两者的结合,使军民科技的发展步伐,更为迅速,而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也更为广泛与深刻。
新加坡赶搭新兴技术发展的快车,在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投下巨额资源。王瑞杰指出,这些努力的核心原则是,科技须有利于共同利益。此外,新加坡也致力于与国际伙伴合作,制定治理框架,确保科技不被滥用。作为科技中转站,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符合新加坡以及全球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