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国:中国能否联合欧盟对抗特朗普关税?

欧盟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产品受到美国针对后会涌进欧盟。不仅欧盟这样想,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这样想。中国几乎不可能建立一个反特朗普关税的统一战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说:“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这句话对欧盟的描述完全符合事实,欧洲主要国家曾与美国联手打造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美国退出自由贸易后,欧盟仍在拓展区域自由贸易,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达成自贸协定,与印度开展自贸协定的谈判。

中国应该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领导者,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越来越多中国制成品在国内消费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只能依托出口,寻找全球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世界第一,既是中国制成品竞争力提高的结果,也是国内消费无法提振下产能过剩的结果。由于“一带一路”的非市场运行导致不可持续,自由贸易才是唯一的可持续之路。

中欧联手对抗特朗普关税合乎逻辑,但事实不是这样。欧盟的自由贸易依托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自由贸易依托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党的意志转化为政府决策下的市场经济。欧盟的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以政治为导向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欧盟的认可,中欧曾就此问题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

中欧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必然导致中欧贸易和投资充满着合作中的冲突。欧盟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寻求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全球既寻求经济利益,也寻求政治利益,有时政治利益远高于经济利益。几十年来,中国借助产业政策对市场广泛扭曲,且根深蒂固和系统性。在财政补贴等国家资助下,中国可以把原本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转化为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可形成垄断地位。

中国基于重投资、轻消费的经济模式,导致产能过剩。根据世界银行2022年的数据,中国家庭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7%,美国和日本家庭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8%和56%。中国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3%,美国为82%。2022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但仅占全球消费的13%,中国的产能过剩由此而来。

中美国家利益优先目标一致

产能过剩成为欧盟对中国不满的突出问题。2009年欧盟商会发布名为《中国产能过剩研究—成因、影响和建议》的报告;2018年欧盟发布有关中国扭曲市场的报告;2024年欧盟更新报告。十几年间,欧盟对中国扭曲市场而带来的产能过剩抱怨多多。2025年4月,中国欧盟商会发布名为《中国制造2025:技术领先的代价》的报告。报告承认,中国制造业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实现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关键高端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推动产业升级,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024年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发布各国的先进技术研究竞争力排行榜。在64项关键技术中,中国有57项技术位居第一。

这就是说,中国顶住外部对中国经济模式的非议,取得科技领域和制造业的傲人成就。这些成就一直是中国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的同时,努力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国民经济体系,几乎在所有产业领域都形成独立的产业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奠定自力更生的基础。中国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水平,离不开参与全球化。矛盾之处是,中国利用全球化的资本和技术,又不愿意完全遵守当年的入世承诺,对发达国家开放更多市场,比如,中国不愿意加入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

这一矛盾现象被中美贸易战的设计师莱特希泽,解读为中国在2006年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脱钩。他把200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寻求脱钩的证据。这两个文件的核心是中国推动独立自主的创新,以便能够不依赖外部力量而发展。

莱特希泽这一说法,印证中国领导人自力更生的观念非常牢固,因为他们始终深知中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与西方的对立,防范这种对立的风险,必须基于自力更生,寻求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深知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性,中国不可能在脱离欧美国家的环境下,孤立地发展自己的实力,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也需要欧美市场来消化产品。

这种矛盾的统一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优先,这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中美都寻求国家利益优先,因此经贸领域的冲突不可避免。特朗普疯狂的关税政策把欧盟也纳入打击对象,中欧都是特朗普关税的受害者,但中欧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不可能联手对抗特朗普关税。美国对中国不满,欧盟感同身受。

欧美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这决定了欧盟即使受到特朗普的霸凌,也绝不接受与中国站在一边。因此很容易理解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与中国总理李强讨论廉价中国商品,可能对欧盟过度供应的问题。这就是说,欧盟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产品受到美国针对后会涌进欧盟。不仅欧盟这样想,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这样想。中国几乎不可能建立一个反特朗普关税的统一战线。

作者是上海时事评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