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向全世界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发世界经贸格局和市场的巨大震荡。中国率先对美国加征的34%关税进行对等报复反击,随后双方的争斗螺旋升级,中美过往30多年来所建立的紧密经贸关系,已实际进入熔断状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特朗普在4月9日突然宣布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只保持10%的基础关税,其间美国将与各国展开贸易谈判磋商,唯有对中国例外,除非中方取消对美的报复关税。这也意味着美国已调整关税战略,从不明智的四面出击,改成高压的重点针对。美国调整了,中国能否调整,是下一步局面演变的关键。
目前美国的情况是,特朗普本人确实对关税相当执迷,这笔收入他是非挣不可,但他的执迷似乎也就是限于关税而已。中国方面宣称无论美国是想打贸易战或其他形式的战争,都将奉陪到底。特朗普闻讯后反应相当诧异,说贸易争端怎么成了开火打仗呢?美国政界目前确实对中国政治敌意浓厚,但基本都是“遏制派”,还没有主张直接主动与中国对决开战的。
中国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反应强烈,也不难理解。首先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操作关税政策的手段和风格简单粗暴低俗,缺乏一个达成“君子协定”的良性平台和机制;再就是中国有与西方贸易的历史心理阴影作祟,当年“中英鸦片战争”的起源就是有关国际贸易争端。
但时代毕竟不同,中国不再是19世纪末的满清时代。中方在此轮中美贸易争端的明智战略选择,是应该做到两个“坚决”,即坚决反击特朗普政府的霸凌手段和风格,同时坚决与美国展开关税和贸易磋商谈判。这两个坚决缺一不可,是制胜关键。
有三个基本事实及认知是指导中方采取正确策略的前提。首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商品进口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和商品出口国。这是基本格局。也就是说,美国是中国头号顾客,中国是美国头号供应商,双方和则生财,斗则两伤。商界有一个基本常识:一定要把自己的顾客打点照顾好,甚至顾客有时耍点小孩子脾气,供应商也大可不必随之起舞发飙,不能因小失大。中国的对美出口产业涉及几百万人员就业,加上家庭和协作商可能会达上千万人。人民的利益永远至上最大。
再者,就算特朗普政府有些简单粗暴,但美国是个庞大和优质市场的基本事实没变,这也是特朗普敢于向全世界征收关税的底气所在。如果非洲国家肯尼亚宣布升级向全球各国的关税,世界可能一笑置之。为什么各国都争着向美国出口?怎么不向也是泱泱大国的俄罗斯增加出口?答案很简单:俄罗斯那个市场质量不行,既无多少购买力,可能出了货收不到钱,卢布也难成硬通货,整个社会黑道与腐败盛行。于是中国可与特朗普怄气,但没必要跟美国这个优质市场较劲,还是要靠谈判磋商解决贸易平衡问题。
还有就是关税这个东西,实际仍属于文明环境中博弈竞争的手段范畴,是在桌面上的明牌,既没有普京那样对主权国家乌克兰的悍然侵略和狂轰滥炸,也没有中东恐怖组织哈马斯那样扣押虐待和杀害人质,与当年贸易难做,英国就派出远征军向清朝兴师问罪,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目前中方切忌在关税问题上过度反应,关税高低与丧权辱国无关,更扯不到屈膝投降。义和团式的极端思维于事无补,还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依靠磋商谈判,在文明与和平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突破谈判障碍宜早不宜迟
在具体操作程序上,特朗普的风格喜欢由上到下,直奔主题,高峰对话,先把大原则方针搞定,而后让下属去具体策划执行;中方的程序似乎正相反,一般是由下到上,让下属把事情和项目与对方先商量好,而后再搞个首脑会晤或发个联合声明,作为确认的官方仪式。在此轮关税大战中,特朗普基本是亲自操盘,他急于与中方展开对等谈判,但中国却缺乏类似程序。特朗普执政1.0期间, 中方指派当时的副总理刘鹤作为全权代表。但迄今为止,特朗普2.0还不清楚中方谈判对象是谁。中美这种高层交流错位和误区,有待尽快弥补和矫正。
有分析说,中方认为现阶段特朗普政府态度骄横,风头正劲,与之谈判估计不会有什么像样的结果,等过一段时间,高关税的后果在美国市场显现出来,通货膨胀让美国百姓开始怨声载道, 那时与特朗普谈判,效果可能会更好。此说有一定道理,但要切记,高关税也同时在严重伤害着中国经济和民众的利益,时间到底在谁一边还不好说。于是,突破中美的关税贸易谈判障碍宜早不宜迟。
实际上,目前时机就很不错,特朗普急于寻求可观的政绩,也是要平息政党和政府圈子内部的离心和抱怨,以及保持总体民意支持率不跳水。迄今为止,特朗普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几无进展,在对等关税问题上被迫暂缓90天,虽然在基础10%关税上小有斩获。在中国关税问题也打成僵局,而且他一直在表达与中方直接沟通的愿望。这时如果中方能配合谈判,不仅不会失去主动权,还有可能达成双方可接受的协议,化解僵局,为天下苍生的利益排忧解难。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特朗普在处理关税问题上的格调和格局可能不够,但对手的认知和战略大可不必因此受限。中国如能以放眼中美关系下个100年的胸怀和智慧来应对问题,在当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