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强度的中美贸易战中,香港这个自由港成不了避风港,却意外成了北京另类发声平台——给美国人送名字。

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上周四投书香港《南华早报》,把美国称为“二十一世纪野蛮人”。接着,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本周二加码用“乡巴佬”一词,回敬美国副总统万斯,并扬言“让美国那些乡巴佬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鸣吧!”

夏宝龙相信是获北京授意才说重话。北京高官通过香港的活动回怼美国,确实比北京开口来得合适,至少预留回旋空间。

这都源于万斯在关税战爆发初期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吐出“Chinese peasants”一词,惹怒中国人。万斯说:“我们向中国农民(Chinese peasants)借钱,购买中国农民生产的东西。” 中国多个新闻网站和自媒体将Chinese peasants译成了“乡巴佬”。

撇开美国人流露莫名优越感的用语,万斯要指出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美国为了购买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必须背负巨债。

美国借债度日已持续多年,万斯和他所属的特朗普政府认定,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他们手上,不能再传下去。他们要达到的健康目标是:解除美债炸弹,带动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机会。所开出的药方是对全球实施无差别高关税,滴水不漏,不让中国商品有机会绕道规避;降低美国债务价值,降低美元价值,降低成本。

特朗普政府操作这波“美国冲击”直撞“中国冲击”的火车头,也让世界各国为美国债务埋单。这种高风险决策,破坏了美国在二战之后主导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也推翻经济教科书上的经典理论,让世界各国无所适从。而且,这么做真能吸引制造业回流,让动辄讲劳工权的美国人回到流水线上干活?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4月15日转达特朗普的意思,坚持北京必须采取主动。她说,“中国和其他国家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更大。中国想要我们拥有的东西——每个国家都想要我们拥有的东西——美国消费者。或者换一种说法,他们需要我们的钱。” 莱维特补充说,特朗普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愿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华尔街日报》同日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利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在财长贝森特推动下,美国计划向贸易伙伴施压,要求它们阻止中国商品绕道运输,阻止中国公司为规避美国关税而在贸易伙伴国境内设址,同时不吸收中国廉价工业品,以此换取美国减少贸易和关税壁垒。

据称,美国官员在与一些国家的早期会谈中,已提出上述想法。特朗普本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会考虑让个别国家在美中之间做选择。

另一边厢,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本周出访三个东南亚国家,向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展开外交魅力攻势。

越马两国此前都已与美国接触。越南副总理胡德福上周赴华盛顿与美国财长和商务部长会面,双方同意就贸易协定展开谈判。马国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韩沙上周表示,马国将在4月底与美国商讨关税一事。越南是中国商品“洗产地”的主要中转站之一,在国家领导人访越期间,越方是否与中方分享与美方接触的情况不得而知。

就在国家领导人续程访问马国期间,中国星期三任命了新的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他自2021年起,担任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也是德国汉堡大学法律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同一天,彭博社报道引述熟悉中国政府想法的人士称,北京希望看特朗普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才会同意进行贸易谈判,包括约束内阁成员发表诋毁性言论,向北京展现更多尊重。其他条件包括,美国立场更加一致,以及愿意解决北京对美国制裁和台湾问题的担忧。该人士还称,北京希望美国任命一名总统支持的谈判联络人,并协助准备一份协议,特朗普与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可以签署。

如果说,美中上周疯狂加快加码关税的节奏,本周已趋于冷静。双方是否都在通过媒体、中间人放话,预示着中美谈判在外界毫无心理预期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到来?

互指对方为“野蛮人”、“乡巴佬”的两个大国若能坐下来谈,即便共识不多,对全球而言已是喜讯。如果谈都不能谈,那还是回到承受力的较量,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方方面面,谁能撑得更久?

无论是哪一方短期内赢得面子或里子,长期而言,美国自损信誉以及给世界造成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即便中国无法拉拢伙伴国明显站队,被西方诟病的中国政策体制在美国特不靠谱的执政风格衬托下,如果能提供压舱石的稳定力量,对西方而言将是一大反讽。甚至,国际秩序经过这翻天覆地的冲撞后,在未来新世界的叙事中,还会不会有“西方”?那是由谁领导的“西方”?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