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应调整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

(北京综合讯)中国欧盟商会的最新报告认为,随着美国给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未来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在国际上建立稳固的经济联系,应回归市场导向,减少使用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

中国欧盟商会星期三(4月1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评估中国已实施10年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报告称,在这项政策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突飞猛进,由此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甚至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但同时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报告称,只有少数中国公司具备真正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更多外资企业面临的对手不是通过创新来竞争,而主要利用他们获得的补贴来夺取市场份额,这加剧了产能过剩与大规模的效率低下。

报告认为,《中国制造2025》并非中国实现自力更生战略目标的“灵丹妙药”,投入与产出比欠佳,其中涉及的部分行业仍处于劣势,而成果显著的行业衍生出国内经济的挑战和全球贸易反制等问题,延用此类政策“风险极高”。

报告对中国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推动市场导向改革、依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吸引最优秀技术进入中国、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公共和政府采购招标等。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说,采取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技术自主发展路径,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向欧盟等可靠伙伴表明,中国致力于发展长期互利的贸易关系。

他说,在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之际,北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说服全球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是有益的”。

据彭博社报道,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截至去年,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追踪的13项关键技术中,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高铁和锂电池等五项技术上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在制药和人工智能等其它七个领域正迅速追赶。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