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对抗可能波及在美上市中概股。分析人士认为,中概股摘牌和禁止美资对华投资是特朗普政府手中两张强有力的牌,并正在推演中国公司被迫从美国退市的可能性。

美国财长贝森特4月9日回应是否会让中国公司退市时,表示在与北京的贸易谈判中“一切选项都在桌面上”。虽然目前尚无更多细节流出,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杰富瑞金融、瑞银集团等金融机构策略师与分析师纷纷发布报告,评估在美上市的200多家中资企业的退市风险,这些公司的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

彭博社星期二(4月15日)分析,拼多多,唯品会、好未来等公司可能首当其冲。这些企业是少数在美上市但尚未在香港挂牌的中资公司,由于无法将美股转换为港股,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大。

摩根大通估算称,若这些公司被迫退市,可能会被剔除出全球指数,导致约11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出,其中仅拼多多就占到94亿美元。

跟踪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迄今基本没有受到这种威胁的影响。该指数今年仅累计下跌0.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8%。

这种情形对中概股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早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当中美围绕中资企业审计问题争执不下时,这类公司就曾受到密切关注。

这项问题在2022年得到解决,直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热度又出现上升。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加强对流向中资企业的美国投资的审查。

据分析,特朗普政府手中有多项工具可用于推动中资企业退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下令交易所将中国或香港企业摘牌,或直接取消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注册资格,让它们无法在任何形式下进行交易,包括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滴滴和瑞幸咖啡虽已退出美股交易所,但仍在场外市场交易。

SEC还可动用紧急权力要求交易暂停,但若该措施由白宫发起,将更具法律和政治分量。

另一种做法是要求SEC出台最终规则,禁止使用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

VIE是大多数中国和香港企业为在美国交易所上市而采用的商业架构,也是在特朗普行政命令中点名批评的对象。相比此前审计纠纷依据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上述这些措施执行起来速度可能更快。

随着贸易战升温,贝森特的表态再次提醒人们,退市威胁依然是特朗普应对中美冲突策略的一部分。

杰富瑞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美国手中有两张强有力的牌:中概股摘牌和禁止美资对华投资。对等关税不仅仅涉及贸易问题,更关乎美中之间的国力竞争,以及如何确保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

退市将引发流动性方面的担忧。杰富瑞指出,对于许多中资企业来说,美国存托凭证(ADR)的交易额远高于在香港市场的交易额。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和京东的ADR日均交易额,比它们港股的日均交易额高出约80%。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王滢(Laura Wang)在报告中写道,随着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如果所有中概股ADR同时从美国交易所退市,整个中国股票市场都将面临估值下行风险。但从长期来看,香港市场应该能够弥补这一交易量缺口,尤其是对于市值较大的公司来说。

短期内,如果股东在将ADR转换为港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根本不愿继续持有这些股票,那么强制退市将带来较大冲击。

对冲基金Polar Capital基金经理杰里·吴(Jerry Wu,音译)表示,对大多数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而言,退市带来的风险相对较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投资者曾主要来自美国,但如今中国本土投资者已成为这些公司股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他指出,拼多多是一个例外,因为它尚未在香港上市。“其实路径已经很清晰,对吧?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董事会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完成了相关布局。如果拼多多想做,我认为这个过程也相对简单。但在短期内,这确实会给股东带来一些波动。”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