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伊朗核协议谈判曙光乍现

自4月12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第一轮间接谈判后,美国和伊朗就德黑兰核计划谈判出现进展。双方代表4月19日继续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阿曼大使馆会面,在超过4小时的会谈后均对进度表示满意,并同意在4月23日回到马斯喀特进行专家会谈,拟定协定框架。伊朗核计划是以巴冲突之外,左右中东和平进程的另一重大看点,两者交互作用更使得中东局势错综复杂。以谈判高手自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何通过他的极限施压手段,迫使伊朗就范,或影响他能否专注应对中国挑战的能力。

在哈马斯2023年发动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后,伊朗已经多次同以色列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更在2024年以色列的还击中丧失大部分防空能力。此后便不时传出以色列有意毕其功于一役,趁机摧毁伊朗的核设施的消息。《纽约时报》4月16日报道,特朗普在4月初反对以色列要在5月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迫使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4月7日访问华盛顿,表面上讨论关税,实际更关乎攻击伊朗的计划。以色列出手须得到美国军事协助,特朗普是想推进美伊谈判。

特朗普因不满前总统奥巴马与伊朗在2015年达成的核协议,指责是纵容德黑兰保留和发展核武能力,在第一任期时单方面退出,并全面制裁伊朗。他坚持伊朗不得拥有核武器,伊朗则要求美国解除经济制裁,作为部分放弃核计划的交换条件。双方如何妥协,专家谈判之后或许有更明确答案。作为调整美国外交方针的措施之一,特朗普在3月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提出谈判要求,并警告若伊朗不在两个月内达成协议,美国会联手以色列攻击伊朗核设施。

在放手让以色列打击伊朗代理人哈马斯和真主党后,美国近期直接轰炸伊朗代理人胡塞武装,报复胡塞攻击红海的美国军舰;同时又对是否允许以色列直接攻击伊朗核设施放风,反映特朗普对伊朗谈判的极限施压手段。谈判进展至今顺利,似乎反映手段基本奏效。此外,自美军2021年仓皇撤离阿富汗以来,减少介入中东事务,似乎已经成为华盛顿外交共识。最新动向是几天前从叙利亚撤出部分军队,称“那里已一团糟”“不想再卷入”。德黑兰或许因而看到契机,希望借此摆脱经济由于美国全面制裁而濒临崩溃的困境。

特朗普当下施政的重点,更多是通过全球关税战改写世界贸易秩序,鼓励制造业回流本土来振兴美国经济,并且遏制中国的挑战。因此,美国并不愿伊核问题节外生枝。但特朗普希望速战速决的愿望,或许不易实现。虽然严厉的制裁导致伊朗经济陷入穷途末路,但之前利比亚和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悲惨下场,恐怕会让伊朗在弃核立场上犹豫不决。尽管德黑兰的务实派获得哈梅内伊默许,跟美国开展谈判,但势力强大的保守派如革命卫队始终持反对意见,并可能从中作梗。

美伊重新谈判核协议,反映特朗普外交转向的整体战略。美国显然无法维持当前的全球霸权,但也不愿放弃霸主的地位。华盛顿目前最主要的外交关注,是防止中国的挑战。在俄乌战争课题上,特朗普改变做法,不惜得罪欧洲的北约盟友,施压乌克兰接受停火安排。在中东,除了通过《亚伯拉罕协议》启动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如阿联酋、巴林等建立邦交,拓展以色列的外交空间,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有助于美国有序退出中东纷争,以便聚焦东亚。

特朗普一贯强调他不喜欢战争,伊核谈判符合他的执政风格。然而他在俄乌停火谈判表现出的急于求成,包括放话说要撒手不管,让欧洲自己面对后果,尽管可能是他的谈判手段,但或许也会被伊朗利用。至今,美伊谈判呈现积极势头,困扰中东局势的难题曙光乍现,但中东事态会否因谈判意外失败而急转直下,仍然在未定之天。在纷纷扰扰的关税战杂音里,中东和平的一小步,仍然是各方期待的难得好消息。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