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冬、祁冬涛:特朗普在“弃台”吗?

日前,美国学者卡瓦纳(Jennifer Kavanagh)和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在《外交事务》上刊发文章《台湾执念:美国战略不应寄托于一场打不赢的战争》(简称“执念”),认为美国应重新评估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定位,指出不应明确承诺护卫台湾,以免卷入一场可能无法取胜的战争,同时强调美国的生存与繁荣并不取决于台湾政治地位。作者呼吁美国决策界和分析界坦率讨论与中国大陆开战的巨大代价,主张美国在直接出兵和放弃台湾之间,做出一个“第三选项”,防止中国成功解决台湾问题,继而成为难以约束的区域霸权国家。

文章建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清晰计算与中国大陆开战的成本和收益后,对台湾实施坚定但有限的支持政策。坚定是指保持对台海事务的干涉不动摇,例如扩大对台军售,尤其是防御性武器;深化政治、经济、科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密切产业链、贸易投资、技术出口管控的利益联结。有限是指美国不直接出兵介入台海地区冲突,但通过军售、转让军事技术、分享军事情报等手段武装台湾,协助台湾发展自身的非对称防御能力,为将来可能的代理人战争做好准备。这些建议其实是一种比较隐晦的“弃台论”。

虽然各种形式的“弃台论”一直存在于美国智库界,但从未成为美国政界的主流声音。尤其是在前总统拜登执政时期,为了联合盟伴国家一起遏制中国和化解“疑美论”,拜登屡次明确表态会在大陆攻台时派兵“协防”台湾。拜登政府也和美国国会一起从各方面大力挺台,这都让“弃台论”没了市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他迥异于拜登和历任美国总统的战略思路和领导风格,让“弃台论”看到了机会。

特朗普一上台,在亲近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同时打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后在推动俄乌停战时不但丢弃乌克兰,甚至丢弃欧盟和北约,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他将来也可能会丢弃台湾。作为强硬的反华挺台鹰派,他的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都公开挺台,试图化解在台湾问题上的“疑美论”。但随后特朗普在针对各国的关税战中,强加给台湾的关税高达32%,没有丝毫挺台迹象。关税战下的台湾股市哀鸿一片,甚至传出有股民自杀的消息,“疑美”已经要变成“恨美”。如果说特朗普在地缘政治和安全上“弃台”还为时过早,那么他在地缘经济上“弃台”已是进行时,这也包括他心心念念想把台湾的“护国神山”(即高端晶片产业)挖到美国。

特朗普这种“弃台”比前面介绍的《执念》一文所建议的方法更加简单粗暴,让人怀疑他可能不但想“弃台”,而且根本不想像拜登政府一样,利用台湾问题在印太建立针对中国的威慑体系。《执念》的思路仍是传统威慑理论的路径,虽然一方面认为台湾并非美国核心利益,所以建议美国不必为两岸开战,但另一方面仍想通过武装台湾和加强与台湾及印太盟伴的各种利益联结,来建立针对中国大陆的威慑体系,让大陆因成本太高而放弃攻台。

因为台湾并非美国核心利益,利用台湾问题威慑中国大陆就很难建立起可信度。拜登及其政府为了提高威慑的可信度,采用传统威慑理论所建议的一系列手段,例如,拜登屡次明确表示会军事“护台”,这是威慑理论中的高成本信号;除了积极武装台湾,拜登政府也大力发展与台湾和印太盟伴的经济联结,来提高对美国的经济价值,这也能提高威慑可信度,因为中国大陆一旦攻台,将更大地影响到美国经济利益;另外,拜登政府,尤其是军方,一再明确宣示台湾对于美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战略价值,试图把美国核心利益与台湾联结,也是在提高威慑的可信度。

特朗普在军事护台问题上放弃了拜登的明确立场,回到传统的战略模糊;虽然会继续通过对台军售来获利,但在经济上把台湾和印太盟伴都视为对手,正在降低它们对美国的经济价值。鲁比奥和赫格塞斯虽然会通过各种声明表达对台海局势的关注,试图继承甚至进一步加强拜登政府利用台湾问题联合印太盟伴建立起来的针对中国的威慑体系,但在特朗普丢弃欧盟和北约、试图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不分敌我的关税战等一系列激进操作下,印太盟伴在多大程度上会在台湾问题上继续真心配合美国,正在成为一个问题。总之,这些都正在削弱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的威慑。

《执念》的核心观点是,美国不值得为台湾这个非核心利益与中国大陆开战。拜登政府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为了威慑中国,还是要公开做出不惜一战的姿态。特朗普的很多做法虽然看起来疯狂,但他似乎比传统职业政客更加心口一致,这其实能够增加他的威慑可信度。但他对台湾的一贯立场显示,也许他并不想如拜登那样,花大力气围绕台湾问题建立针对中国大陆的威慑体系,因为对他来讲,这不会给美国带来多少看得见的好处。

作者李小冬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

祁冬涛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