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奕婷:大选的潜台词——你怕吗?

这个效应在过去的选举结果中可见一二,但没有绝对地偏向哪一边,关键在于选民怕什么。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两周前在他的新书《杨荣文:凝思集》第三辑华文版首发会上,针对他认为新加坡何时会举行大选的提问时回应道:“当人们感到害怕时,那就是适合大选的时候。”

言犹在耳,总统在4月15日接受总理建议,宣布解散国会,颁布选举令状,我们正式进入选举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无视已签订的自贸协定、不分敌友一律课税,搅乱国际秩序与规则,颠覆国际社会自二战后所熟知也奉行80年的自由贸易体系后,眼下新加坡所处的这个前所未见新世界局势,可以说已经来到了“令人害怕的时候”。

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新加坡政要包括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总理黄循财、国务资政李显龙和外交部长维文医生,都在短短几天内相继针对关税问题发言,国会4月8日复会时,黄总理更是发表部长声明。他指出,新加坡作为高度依赖贸易的国家,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长期发展可能严重受损;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将大幅度受到影响,导致本地雇员的就业机会和加薪幅度减少。

几位领导人也同时呼吁人民,为可能引发的全球贸易战做好准备,并要全国在这非常时期上下团结一心应对。执政党如此大阵仗地对美国关税措施快速反应,丝毫不敢轻忽,马上招致反对党抨击为吓唬民众。

新加坡前进党主席陈清木医生认为,这种种呼吁是要让选民感到恐惧,而当选民害怕时,便会觉得投票给现任政府是最安全的做法。人民力量党秘书长吴明盛也批评人民行动党政府“反应过度”,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副总理王瑞杰随即抨击反对党,将这一课题政治化。

面对一些反对党人的不以为然态度,黄总理和李资政近日都试图进一步说明为何问题非同小可。两人均提到,让新加坡从过去各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稳定外部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这段不确定时期恐怕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应对。

其实面对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所谓“恐惧效应”,执政党和反对党想必皆有顾虑。对行动党而言,是担心人们相信反对党的“制造恐慌”论述,忽视实际情况的严峻性,而草率地投反对票。对反对党来说,则是忧心选民都认同行动党的说辞,对外部环境和前景感到担忧惶恐而更保守地投票。

事实上,这个效应在过去的选举结果中可见一二,但没有绝对地偏向哪一边,关键在于选民怕什么。2001年在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久后举行的新加坡大选,的确让行动党的得票率上升到75.3%,凸显危机当前有利执政党的选情。但上届在冠病疫情笼罩下举行的2020年大选,这个害怕效应又似乎失灵了,行动党仅获得61.2%的得票率,趋近2011年“分水岭大选”的60.1%历史新低。

以2011年大选来说,反对党之所以能取得集选区的零突破,除了选民那时普遍对多个民生问题有诸多不满,也多少因“反对党恐全军覆没”的说法,催生出选民的另一种害怕。

当时,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毅然出走他驻守20年的后港区,带队进攻阿裕尼集选区,留给选民最大的忧虑,莫过于一代反对党大将若输了,反对势力会不会就此从国会消失?

5月3日投票日前的这两周,美国关税和特朗普的不可预计所造成的挑战、未知和问题,依然会是选举跑不掉的主旋律,但行动党在再三警惕和过度反应之间,的确须要拿捏好,以免招致选民反感,带来反效果。

反对党除了一味指行动党制造恐慌,也须要拿出实质对策,说服选民他们也有应对大环境变数的良策,而不只是在旁起哄。 

回看黄总理在国会针对关税的发言,来到尾声时还特地沿用了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后、以及2020年冠病危机期间时任总理李显龙说过的“不要害怕”,用意不外是要安抚民心,激励民众向好看,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

说实话,就从执政党和反对党本届选举推出的候选人来看,可喜看到越来越多年轻有为、有心为新加坡献策、为民服务的有志之士挺身而出,这足以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无须恐惧的底气。

然而,随着选情在提名日后逐渐白热化,各种唇枪舌剑少不了,不同阵营的对立必然会加剧,连带支持者也肯定被鼓动,而对我们全民真正的考验是在5月3日之后怎么放下分歧和差异,接受我们大多数同胞的选择,回到上下团结一心。

因为真正最叫人害怕的,是外部危机还没来,国家内部已自己先分裂。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