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新十字路口上的新加坡

这次大选是一个第四代带着第五代人走上领导之路的里程碑大选,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朝野政治领导都有新气象时,大家都要很有意识这是个动荡、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世界。

这几天看到政党纷纷介绍新候选人,身为一个新加坡人,我相当振奋,因为更多年轻新加坡人愿意选择政治这条路,站出来为国家服务。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上星期四发布《世界剧变,团队更新,坚持初衷,共创辉煌》的竞选纲领当天,该党秘书长黄循财总理一口气介绍了32个新人,这是历来最多的,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女性,而且这些新人平均年龄只有39.3岁。

过去几届大选都听到执政党说找人难,40岁左右适合从政者不是家有幼儿,就是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希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先闯一闯,等到愿意从政时已经到了人生下半场,跑道已经短了。

执政党物色到的新人,不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或者社会企业出身,好几位都在事业的黄金时期,能够说服他们在风华正茂时进入政坛,看出执政党决意要逆转大龄化的新气象,也显示执政党近年来的方针,特别是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温情的社会政策,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期待。他们站出来不完全是受到执政党过去的政绩所感召,更多是为了要给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他们从政不仅是因为回馈上一代给他们创造的机会,更是因为相信自己能进一步改进这个体制。

本届代表执政党参选的新人经过五到10年的政治历练后,如果行动党继续执政,他们当中将有人成为新加坡第五代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影响国家未来20年的政治走向。

反对党方面,虽然大部分自我更新情况不明显,但新加坡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却让人看到不同的气象。他们同样招揽到一群40岁左右的新生代,其中几位还是体制内走出来的人才。

上一届大选之后,不时听到有人说:“工人党已经不是刘程强时代的工人党了。”政坛上屹立30年的刘程强,从“潮州怒汉”到后来渐渐不愠不火的刘式刚毅和机智的政治反应,在成长背景与他迥然不同的工人党人身上已经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复制。

人们有这样的感慨,除了因为毕丹星和他的团队在作风上与刘程强不同外,工人党主干中,能够用华语流畅地发言和沟通的很少。工人党主席林瑞莲在2020年大选后,新国会会期政府施政方针辩论中提出,要检讨新加坡的种族政策,甚至提出“种族色盲”的目标和理想。她说:“在我看来,我们对成为一个种族色盲社会的目标并无异议。如果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应当采取具体的步骤,朝这个方向迈进。”这进一步让人质疑当时的工人党,已摒弃支持他们的受华文教育的老一辈新加坡人。

经过五年的磨炼,工人党在语言文化课题上调整姿态,也物色到新一代能够用流利母语发言的双语双文化人。在星期五他们介绍第二批新人的时候,媒体问毕丹星是否因为上届大选没有人出席华语辩论引起风波,而意识到候选人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他回答说,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里,语言对所有社群和文化都极为重要,候选人能以双语有效沟通对工人党来说是重要的。

在人选之外,政治纲领是检视政党方向更重要的依据,在这时代转折期,政党的政治方向值得特别注意。我翻阅了人民行动党、工人党和前进党这三份已经发布的竞选纲领,因为是国家选举,各政党的重点都放在国民生活的改善上。执政党的纲领分九个章节,因为主持政府工作,涵盖的领域更广泛,包括经济与就业、教育与培训、社会援助、退休保障、医疗、住房、可持续生活、艺术文化与体育,以及国家团结。 

前进党的纲领《携手前进》有六章,生活费、住房、工作与工资、社会安全网、教育和治理,延续该党这几年国会发言中关注的领域。

工人党本届发布了一个比前几届更大篇幅的竞选宣言《为国效劳》,分成五大领域:应对生活费压力、推动经济增长与机会、建设更公平的社会、深化民主与加强问责、以及强化国家安全与韧性。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宣言中明确和具体地表明,新加坡既然支持用“两国方案”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就应该在谈判前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把这个立场放进竞选宣言,已偏离了新加坡政治不受任何外国利益左右的基本原则。

社会福利、住房、教育甚至文化议题,大家可以有不同观点,被不同的课题触动,可以讨论甚至试错,而牵涉到国际外交课题,对小国如新加坡是存亡一线的问题,没有什么容错空间,外交判断更是步步惊心,要步步为营。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以本国利益为根基,确保国家安全和有保障,而且新加坡必须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来制定外交政策,不让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我们施加压力。新加坡朝野长期以来对我们这个小红点的外交策略有共识,我们可以讨论国内课题,但这类课题没有必要公开放入宣言中,不明白工人党这次为什么要具体表态。除非是要对某个目标群体喊话。

这次大选是一个第四代带着第五代人走上领导之路的里程碑大选,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朝野政治领导都有新气象时,大家都要很有意识这是个动荡、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世界。60年前我们的第一代领袖走出了一条小国可以生存的路,现在世界再次进入混沌状态,教育程度更高、见识更广的新一代,应该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前进的道路。

不论在朝在野,我相信从政者都是希望能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家更强盛,那么新一代的政坛力量必须建立新共识,确保大家不会因为政党不同,在国家利益的认知上出现分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稳定向前。

(作者是《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