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日连连向中国抛出对话的橄榄枝,但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作出接受特朗普“好意”的姿态。美国急于对话而中国反应冷淡,显示特朗普发起的新一轮对华关税战有些打不下去了。
特朗普美东时间4月17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说,中国已就关税问题主动寻求与美方谈判,双方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一直保持联系,他对双方达成协议感到乐观,称美中有望在三到四周内达成协议。4月18日,特朗普又对媒体称,美国和中国“正进行良好的对话”。
美国财长贝森特也主张中美应当对话,并对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信心”。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称特朗普唯一想要的,就是跟国家领导人一对一谈话。
中美是否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秘密接触,外界不得而知。但不难看出,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期频频放话,要求尽快与中国沟通,直至举行领导人对话交流,却没有收到中国的积极回应,显示美国眼下更急于与中国谈判,缓解关税战给美国带来的冲击。
特朗普4月2日发起“解放日”关税,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原以为能让各国就范,在全球收割一波“韭菜”,顺势打击中国经济。不料事与愿违,不仅欧盟、日韩等传统盟友不愿买账,中国更是前所未有地强硬反击。关税战不到20天,全球经济固然受到冲击,美国的困境也开始显现。
美国股市、债市和美元近期的表现都很不妙。特朗普一再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持不降息,鲍威尔却固执己见。如果这种局面持续,美国今年发行的国债将受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的财政窟窿更难填补。
尽管关税战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尚未完全显现,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已引发美国民众广泛不满。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月19日发布的全美经济调查显示,在经济问题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反对率为55%;有4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将恶化。
在外部,中国不仅在关税上与美国硬杠,还将反击范围扩大到禁止中重稀土出口美国,中止购买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和波音飞机等。如果关税战升级,美国服务业对华贸易顺差也有可能逆转,甚至不排除中国利用接近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作为反击手段。
关税战当然会严重冲击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就业和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中国在权衡利弊和各国可能对特朗普关税战的反应后,决意不再先妥协谈判,宁可承受损失也将关税战打下去,看看美国能撑多久,最终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
对华关税战已经让美国农场主、进口商以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感受到压力。虽然美国政府近日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周却跑到北京,强调英伟达将“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环球时报》对此发表评论说,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美企对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间接抵制。
美国另一个有效手段是联合盟友和其他国家一起对付中国。但由于这次特朗普将关税大棒抡向了大多数国家,美国联合盟友孤立中国的能力大打折扣。欧盟正拟对一些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实施限制,以报复美国的关税措施。截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重要经济体公开表态要加入特朗普政府对付中国的关税同盟,就连美国铁杆盟友英国也不愿趟这浑水。
英国财长里夫斯4月19日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访问时说,英国认为与中国切断联系是很愚蠢的做法,并支持中国电商平台希音(Shein)赴英上市。
里夫斯4月21日将前往华盛顿参加国际会议,并将与美国就贸易协议和其他问题举行会谈。里夫斯在赴美前放出不愿孤立中国的消息,显然是提前表明英国不愿在中美关税战中选边站。
英国方面的表态对美国其他盟友来说具有示范效应。这些国家大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显然不愿轻易加入到美国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行列,何况美国不仅不会给这些国家提供经济补偿,还可能掉过头来向它们征收关税。
另外,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入主白宫后,政策摇摆不定,口风变化无常,让人感觉比他第一任期还不靠谱,美国政府的信誉也由此受到严重伤害。即使一些国家迫于压力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谁敢保证特朗普不会随时生变?因此,在中美关税博弈中,包括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多数国家宁可观望,也不会轻易登上特朗普的战车。
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战难以达到目的,根本上还是特朗普及其幕僚高估了美国手中的筹码,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和反制效果。但特朗普要求与中国谈判,并不等于美国就会“认怂”,而是在内外压力下做出的战术调整。从长期看,中美之间的各种博弈仍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