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方济各4月20日抱病坚持出席梵蒂冈的复活节庆典后,于隔天逝世,享年88岁。多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哀悼,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更下半旗致哀。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神迹的纪念日,是代表天主教精神最重要的宗教节日。方济各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履行作为教宗的神圣任务,应该算是此生无憾了。与任何身居要津的公共人物一样,对方济各教宗角色的盖棺论定,恐怕不无分歧。
虽然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让今天的人类变得更为世俗化,宗教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影响力有所削弱,但宗教矛盾依然是很多国家动乱和暴力的根源之一。2001年美国遭遇九一一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发生的全球“反恐战争”,就蕴藏浓厚的宗教极端主义意味。方济各自2013年担任教宗后,一直强调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与和解,并同世界主要宗教的领袖会晤,包括在基督教世界里长期和天主教对立的东正教,显然有对症下药的意愿。
出身阿根廷意大利裔移民家庭的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宗。他效法12世纪圣方济各(San Fracesco)的典范,与穷人站在同一边,所以选择方济各作为称号,因而被视为罗马天主教会中“进步派”代表。方济各在每年的复活节前的圣周四,都会效法耶稣为信徒洗脚的传统,用毛巾擦干并亲吻他们的脚。在2024年的圣周四,方济各就坐在轮椅上,在罗马的一所监狱为12名女囚犯洗脚。
然而他身体力行,日常生活朴素和关注贫弱群体的作风,以及试图推动跨宗教对话的努力,却被教廷传统派批评为过度强调包容精神和一视同仁,因而背离教义。方济各在2024年出访东南亚,在新加坡站布道时以不同语言为喻,主张“所有宗教都能通达天主”,就引发来自传统派不少争议。在2023年被方济各罢免的美国红衣主教斯特里克兰就公开呼吁,耶稣基督才是唯一真信仰,否定就是否定神,具体反映要推动宗教间对话沟通之困难。
即便如此,在当前世界日益纷乱,包含宗教等意识形态和贫富悬殊导致的阶级意识冲突越来越尖锐化之际,方济各努力的方向无疑有积极意义,值得发扬。在美国和欧洲,一股向基督教文化回归的风潮正悄然兴起。民调显示,在2022年达到30%峰值后,自认“无宗教信仰”的美国人口比率开始下降,且势头不变。法国天主教会在今年复活节为1万零384名慕道者受洗,比去年增加45%,为20年来最高纪录,且大多数是青年。欧洲多国因回教移民剧增而爆发与原住民基督徒社群的关系紧张,意味着方济各所倡导的宗教间的对话和解理念,在当下尤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