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中国第一季度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掩盖了一大薄弱环节: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这一趋势加剧了经济遭受更大冲击的风险。
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其中近40%由净出口推动,占比为逾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相较去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上升,当时贸易约占整体增长的三分之一。
对外需的高度依赖出现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点。随着美国加大力度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同时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造成全球需求走软,出口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引擎面临熄火风险。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强劲贡献也反映出在通缩压力、消费需求乏力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挑战下,国内经济仍然脆弱。花旗和瑞银等机构的经济学家已将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约4%或更低,并呼吁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稳住经济。
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770亿美元,占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28%,在关税冲击之下这个数字料将下降。彭博经济研究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4.2%,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重创中国出口。
上周晚些时候发布的财政数据也凸显出经济的潜在疲软,第一季度税收收入收缩3.5%,远低于4.6%的名义GDP增速。
土地出让收入也持续下滑,在连续三年下滑后第一季度跌16%。
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收入的持续萎缩,使得第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下的总收入同比下降2.6%,至6.9万亿元人民币。而这甚至发生在美国关税全面发挥作用之前,意味着政府将不得不进一步举债以支持经济。
虽然中国政府已承诺加大力度提振内需以应对外部冲击,但最新的预算数据显示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滞后。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一般公共预算下的支出一季度同比下降4.2%,为两年来首次下降。
如果全球贸易随着关税不确定性加剧而受到更大冲击,这一趋势可能需要迅速扭转。
“财政刺激需要在抵御外部冲击和支持国内需求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彭博经济研究写道,“我们预计政府会加快执行2025年的扩张性预算。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关税不出现明显下调,今年晚些时候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