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韩三国外长3月22日于东京聚首,商讨增进相互理解,推动面向未来的合作,对于东北亚和平乃至亚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公平贸易”,利用关税手段逼迫各国加大对美入口,以平衡贸易赤字。这极度冲击既有的经济全球化贸易体系,打乱国际供应链,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依赖全球自由贸易崛起的亚洲各经济体,因此有强大的动力寻求更密切的合作,以应对这波冲击。作为亚洲第一、二、四大经济体,中日韩恢复经贸协商,有助于确保亚洲经济保持增长。
这是2023年11月釜山会谈以来,中日韩外长再度碰面,大背景是三国均面对特朗普总统的强势关税威胁施压,以及美中不断升级的博弈。韩国在2024年享有对美贸易盈余557亿美元,在对美出超国名单排名第九。特朗普3月4日在美国国会演说中,指责韩国对美入口的平均关税是美国的四倍。首尔担心,将在美国4月2日实施的新一轮“对等关税”中首当其冲;中国和日本也面对相似的忧虑。因此,同样依赖对美出口的三国外长会晤,反映的是三方希望就共同的挑战寻求药方。
三国关系的这一转变无疑是重大的。此前由于两岸关系紧张,日本积极配合美国推动美日韩三方军事安全合作,与中国陷入对立状态。如今形势改变,中日韩在经贸合作上面对来自美国的挑战,让三国主导的东北亚合作形势出现转机。以经济体量和潜能而言,中日韩都是亚洲当仁不让的发展引擎。三国加强经贸合作,对于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能发挥积极作用。对于正遭遇美国外交、贸易、科技等全方位封堵的中国,重新发展对日对韩关系,无疑是关键突围机遇。
但是,三国的进一步合作仍然充满变数,特别是两岸关系的走向,势必牵动中日韩合作的基础。若台海局势恶化,美国必然强化美日韩阵营对垒中国的态势,破坏东北亚三国的经贸合作。同样的,南中国海或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恶化,也会打乱中日韩的和平交流。此外,韩国目前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朝野激烈对抗,削弱首尔的外交能量;日本石破茂政府弱势执政,也随时要面对在野党的挑战。同时,中国的强势外交姿态,恐怕也不利三方建立互信。
就在王毅赴东京出席中日韩外长会当天,中国派遣两艘海警船驶入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海域,是一星期来的第二次。这一举措与中国寻求的外交突围格格不入;王毅也在和日本外长岩屋毅的双边会谈时,重提日本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与台湾问题等对日外交痛点。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外交部3月22日罕见地提出抗议,指中国外交部关于王毅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后所发布的声明,与石破茂言论有出入,即石破茂在会中并未对北京立场表示尊重,敦促中方删除,反映中日还是缺乏经贸合作所需的政治互信。
从积极面看,中日韩在强调经贸合作之际,也把眼光扩大到东南亚的亚细安,主张加强与亚细安的互动,为亚洲创造经济活力。毕竟整个亚洲都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压力,在共同的挑战面前有着一致的利益。要化解亚洲各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仅凭中日韩三国远不足以达成。但亚细安作为一个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29年超越日本。因此,东北亚和东南亚若能形成自由贸易的掎角之势,对于促进本区域的发展不无事半功倍之效。
中日韩合作重获生机,短期推动力来自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中长期动力则在于东亚经贸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台海、南中国海以及朝鲜半岛的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破坏亚洲地区的和平发展。中日韩如何在各自矛盾的国家利益之间求同存异,如何抵御美国所可能施加的逐个击破的外交压力,如何避开区域集体安全陷阱,致力互惠共赢,是三国乃至亚细安须集体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