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阶段要欧洲的军购完全排除美国生产的军火,是不实际的目标。此外,欧洲防务依赖美国还不止于军火的采购,也涵盖支援军事行动的各个后勤系统建设。要建立好这样的能力,就牵涉到兵员的培训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成熟。兵员增加就是当下欧洲最严峻的挑战。
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日益紧张,无论在欧洲防务还是支持乌克兰的课题上,都与美国看法严重分歧,以至于欧洲各国都开始认真考虑不再依赖美国,而是着手建立自卫能力的重要性。可是,欧洲能否成功摆脱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创建有效阻遏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军事力量,恐怕还有不少挑战尚待克服。
特朗普从竞选期间到上任总统,就没间断地指责欧洲各国的国防开支太少,并威胁会终止美国对北约成员国的安全保护。在俄乌战争课题上,他一度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重建与俄罗斯的关系,与欧洲国家抗俄挺乌的坚决立场大相径庭。新白宫主人的这些举措,令欧洲盟友担心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美国安全保护伞,已不再是理所当然,欧洲各国必须正视美军总有一天会撤离的可能性,并严正看待增加国防开支的迫切性。
为了协助成员国增加防务开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本月初宣布总额达8000亿欧元(约1.16万亿新元)用于防务的两项提议计划,其中一项提议是从欧盟预算中贷款1500亿欧元,供成员国购买欧洲军火商的武器,以增强它们的防御能力;另一项提议是欧盟成员国将获准在未来四年内,将它们的国防预算增加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但不会违反欧盟3%的赤字与债务条规——虽然部分成员国已提高到国防预算的2%甚至更高。与前个提议不同,欧盟对成员国军购的来源地没有地域限制。这项计划预料使欧盟防务开支总额增加约6500亿欧元。
欧洲国家面临加速重新武装的双重挑战,欧盟的提议最终在欧洲议会获得通过,应该问题不大。事实上,欧洲的整体政治发展也偏向支持加强自卫能力。第一经济大国德国在2月大选后,最大在野党基督教民主联盟(CDU)领袖默茨有望出任总理,他已计划取消政府借贷限制,以便提高国防开支,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洲的自由,这无疑是德国自冷战上世纪末结束以来的一次重大政策转变。
不过,欧盟的提议预料能通过,以及欧洲国家领袖意识到加强自卫能力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欧洲建立自卫能力将从此一帆风顺。首先,仍有欧洲国家对于增加国防投入存有疑虑,特别是许多西欧和南欧国家,因长期以来享受和平红利,把节省下来的军费转而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开支,要它们一下子减少社会支出,转投到加强国防,恐怕会担心遭受民意反弹而犹豫不决,也难怪一般分析认为,防务开支的增长恐怕会比欧盟预期来得缓慢,而不会爆炸式增长。
如何使用国防资助金额有分歧
事实上,即便实现欧盟提议的1.5%占比目标,普遍分析认为,这一水平仍远不足以弥补美国保护力量的缺失。《经济学人》近期撰文认为,长远来看,欧洲若想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自卫,防务支出须达到GDP的4%到5%左右,这意味着须要填补的预算支出缺口不小。
欧盟资助成员国国防开支的提议,能一定程度上填补支出缺口,但在资助金额的使用问题上,成员国之间的意见有所分歧。主张更多“战略自主”的法国认为,资金应该流向欧洲厂商;德国则抱持资金的使用应该具有更大灵活性,毕竟许多大型欧洲军火商与欧盟以外国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和深度的产业链;荷兰则认为,欧洲生产的武器应该包括美国在欧洲获得许可生产的武器。目前,欧洲的北约成员国仍然高度依赖美国军火,在过去五年进口的武器中,就有三分之二由美国生产。
严格来说,现阶段要欧洲的军购完全排除美国生产的军火,是不实际的目标。欧洲目前缺乏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装备和技术,欧洲军工企业分散在不同国家,依赖小规模的国内订单,缺乏与美国同行竞争所需的规模。如果要减少对美国军火的依赖,欧洲必须允许国防工业进行大规模整合,包括将数十家中小型军工公司合并。
此外,欧洲防务依赖美国还不止于军火的采购,也涵盖支援军事行动的各个后勤系统建设。后勤系统的建设不是单靠资金用于购买坦克、火炮和战斗机就足以解决,而是要大量投资于防空、空中加油和其他维持军事行动的后勤能力。要建立好这样的能力,就牵涉到兵员的培训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成熟。
恰恰是兵员增加,就成为当下欧洲要建立无美国参与的自卫力量中最严峻的挑战。不少欧洲国家都面临兵员不足甚至年龄偏大的挑战,《金融时报》最近报道,德军有四分之一的新兵在半年内就退伍,留任率低,而且平均年龄达到34岁。布鲁塞尔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的报告坦言,为了取代在战时可能部署到欧洲大陆的30万名美军,欧洲须要组建50个新的旅级部队,其中许多是配备装甲的重型部队。这样的兵员需求在欧洲若要落实,恐怕非常艰巨。
综合上述各种挑战,欧洲要发展出不依靠美国帮助的自我防御力量,不仅所费时间漫长,而且最终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是本地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