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希思罗机场事故教训深刻

因为一场变电站大火导致伦敦希思罗机场破天荒完全关闭的事件惊动世界,不但1351个航班受影响,数十万全球旅客行程被打乱,单是新航便有12个航班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事件给全球航空业者与基础设施运营者带来深刻教训。英国反恐部门第一时间主导调查,在排除恐袭之后,能源部长宣布展开彻底的独立调查,以确保不会有下一次。

出事的变电站是西伦敦电网的重要一环,为6万多个家庭与商业场所供电。事发后,英国不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几个可能原因,包括西伦敦近年出现更多商业与数据中心等新建筑,对这一电网的需求剧增;电网系统老旧,很多器材与零件耗损长期得不到更新;机场没有专用甚至充足的电力系统;人为疏失或应变不当,包括电力后备系统为何没有及时启动。专家指出,雷击或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破坏,而网袭也可能使器材受损进而起火。

事故一发生,各方就指责机场没有后备或紧急应对计划,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总干事沃尔什直指这显然是机场规划上的严重失败。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欧洲最主要机场,希思罗在规划和管理上依赖单一电力来源的问题早已存在,机场管理官方和监管部门却一直没有改善。

虽然初步调查排除恐袭,但去年11月英国安全部门曾警告关键能源基础设施部门,有可靠情报显示必须防范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俄乌战争发生后,欧洲国家都暴露在与俄罗斯敌对的风险下,若对此重视不足,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反面教材。眼下的世界进入阵营化时代,网络和其他科技的进步,使得无形的攻击与破坏越来越难被察觉和防范,每一个政府都必须更频繁为国家关键领域展开全面压力测试,消除治理体系中的脆弱性。

很多人都会以为,发达国家总是在管理和规划方面比较先进周密,希思罗机场事故显示情况未必如此。大家记忆犹新,就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发生军用直升机与客机相撞事故,两机上60多人全部罹难。事故引发人们关注这一机场数十年来存在的问题,包括空域局促拥挤、军民共用加剧安全复杂性、空中管制人手长期短缺等,显示重要机关的管理者与监管者安于现状、对潜在问题麻木无知或不思改进,才是国家最大的风险。

希思罗机场事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人命伤亡,也能在一个晚上之后重启运作和服务,但对旅客与国际商业界的后续冲击可能持续一周,经济损失难以估计,不但造成英国政府颜面受损,也严重暴露了国家的软肋,其实是对英国国安的一记警钟。

新加坡前任公共服务署常任秘书兼公务员学院主席杨颖仪讲过一个故事,李光耀在总理任内,有一次要求时任民航局局长黄文亮每星期向他提呈机场公厕清洁程度报告,后者于是要求运营主管每日提呈报告,运营主管则必须要求下属每小时提呈报告。虽然这个故事只是涉及公厕清洁程度,但高层管理者必定能体会出比厕所更重要的领域,更加不容轻忽。再进一步说,连公厕都不轻忽,对关键领域与细节维护的重视程度,更可想而知。

过去三年,新加坡数码部队与新加坡网络安全局等机构年年举办关键基础设施的网安演习,不断扩大参与机构和人数,包括樟宜机场集团等,便是体认到科技与国际形势所带来的威胁一直变化,有备才能无患。

极端天气、数据中心和电动交通系统、持续而越来越会利用科技的恐怖主义威胁,都提高了所有大城市的能源需求,以及对基础设施韧性带来的挑战,特别是资源与地理空间有限的新加坡,更必须严肃对待安全的每个细节,不能因为日常运作顺畅就忽视天灾的破坏和恐袭的意图。

今年是新加坡建国60周年,对国家来说不长,但足以让长期安逸繁荣的国家体系变得松弛。昨天是李光耀去世10周年,国家行政体系能否如他生前的要求精益求精,关系全体国人的福祉。能肯定的是,李光耀严肃监管的绝不止厕所干净问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