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另类选择党获得执政权,依然要面对第三道防线:德国的法律对极端政党和反民主政党的规约。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的目的和内部治理作出民主规范,可以保障即使极右翼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要遵守民主原则,不至于成为宪制秩序的摧毁者。一旦法院判定某政党违宪,该政党将被禁止并强制解散,资产被没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重组。
在2025年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作为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AfD)的得票率超过20%,取得成立以来在联邦大选中的最好成绩。选举结果是民意的风向标,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自然会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与警惕,特别是在德国这个曾诞生过极端政党并给世界造成伤害的国家。为避免悲剧重演,战后德国吸取历史教训,通过宪法与政党法等诸多制度设计,来限制纳粹的死灰复燃。
而今,另类选择党的崛起迫使人们再次思考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极右翼政党会颠覆德国的宪制秩序吗?德国为此又设置哪些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选举制度门槛限制
在议会制国家,政党获得权力的第一步是参加议会选举,只有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议席,才能进入权力体系。在议会拥有足够议席的政党,才有机会单独组阁或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进而掌握行政权。然而,能在议会选举中获得选票,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获得议席。为防范小党对主流政党的冲击、抑制政党体制的碎片化,很多国家都规定政党获得席位所需的得票门槛,即政党的得票率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获准进入议会并取得议席。
在德国,议会选举的得票门槛是5%,即一个政党只有在得票率超过5%的情况下,才有机会获得议席。得票率低于5%的政党无法获得议席,选票所对应的议席,将按比例分配给那些得票超过5%的政党。另类选择党成立于2013年,并参加当年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作为一个新政党,它在2013年的得票率为4.7%,低于5%的得票门槛,无缘进入联邦议会。
随后,在2017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该党获得12.6%的选票,成功突破5%的门槛,在联邦议会中获得94个席位。这一结果标志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极右翼政党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会。在2021年联邦选举中,该党获得10.3%的选票,虽较2017年所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再次得以成功进入联邦议会。在2025年选举中,另类选择党可谓异军突起,以20.8%的得票率在各政党中居第二位,不仅取得建党以来的最好成绩,而且超过作为主流老党的德国社会民主党。要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63年,是一个有162年历史的老党,成立于2013年的另类选择党比社会民主党整整小了150岁。
第二道防线是主流政党“防火墙”政策
另类选择党虽然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较高得票,但要想获得执政机会,还必须面对第二道防线,即主流政党的防火墙政策。所谓“防火墙”指的是德国主流政党一直以来坚守的底线,即拒绝与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合作,以防止极端民族主义势力进入政府。因此,虽然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历来最好成绩,但另类选择党却不得不面对主流政党的“抱团阻击”。无法进入政府掌握行政权的另类选择党,目前只能“望阁兴叹”。
据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月24日凌晨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在今年大选中以28.5%得票率领先,赢得此次选举。社民党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仅获16.4%选票,排名第三。虽然联盟党与社民党一个属于中右一个属于中左,但出于德国政坛奉行的“防火墙”政策需要,联盟党和社民党在2月28日就组建联合政府举行首轮试探性会谈。虽然两党的组阁谈判面临不少困难,但将选择党排除在政府之外,是这些主流政党的共识。
无独有偶,作为德国邻国的奥地利今年也上演类似剧目。今年2月27日,奥地利人民党、社民党和新奥地利党当日宣布就组建三党联合政府达成协议。这是自二战以来,奥地利组阁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首次出现三党执政联盟。三党联盟的重要考虑,就是将极右翼的自由党排除出局。奥地利去年9月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极右翼的自由党获得约30%的支持,首次成为第一大党,但议席未过半,中右翼人民党位居第二,中左翼社民党排第三。
其实,“防火墙”政策的实践并非德国和奥地利独有,在2020年的爱尔兰就上演过两大主流政党“抱团阻击”边缘政党的剧情。在2020年2月的爱尔兰大选中,长期处于爱尔兰政坛边缘的新芬党强势崛起,一举打破共和党(Fianna Fáil)与统一党(Fine Gael)长期轮流坐庄的局面。新芬党获得37席,而共和党与统一党分别获得38席和35席。
爱尔兰政坛上的两大传统政党:统一党与共和党,都诞生于爱尔兰共和国早期,并在此后的爱尔兰政坛长期轮流坐庄,基本上没有给其他小党留下任何上台执政的机会。共和党与统一党虽然彼此之间的政见分歧不大,但在近90年的竞争史上,从未合作组建过联合政府,但它们都拒绝与新芬党联合组阁。最后经商谈,由共和党与统一党共同组阁,实行总理轮值制。
防火墙虽然坚固,但并非坚不可摧。如果选择党在未来的大选中获得足够多的选票(如大于50%或接近50%),防火墙将不攻自破。在选择党获得50%及以上选票的情况下,在议会中的席位也将过半,获得一党单独组阁执政的机会,即使其他主流政党联合阻击,也无法形成防火墙。到那时,“主流”的标准或许都会变更,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
即使选择党获得的选票没有达到50%,只须远高于其他政党,例如选择党获得45%的选票,依然有两种可能获组阁机会和执政权:或通过获得其他无法进入议会的小党的议席,或通过与进入议会的边缘小党联合组阁。
第三道防线是宪法与法律规范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即另类选择党获得执政权,该党依然要面对第三道防线:德国的法律对极端政党和反民主政党的规约。在这些法律中,最重要的当属德国的基本法和政党法。为了吸取纳粹政权借由民主程序上台的惨痛教训,德国基本法和政党等法律中,规范政党的作用和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基本法第21条:“(l)政党参与人民政治意志决策的形成。政党的建立是自由的。政党内部秩序须符合民主原则。政党须公开说明其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以及财产状况。(2)政党宗旨或党员行为有意破坏或推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秩序,或有意危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生存,该政党属违反宪法。政党违宪由联邦宪法法院予以裁判。(3)具体规定由联邦宪法规定。”
这一著名的条款以宪法文本的形式,对政党的目的和内部治理作出民主规范,可以保障即使极右翼政党冲破主流政党的防火墙,在执政过程中也要遵守民主原则,不至于成为德国宪制秩序的摧毁者。一旦法院判定某政党违宪,该政党将被禁止并强制解散,资产被没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重组。据报道,选择党部分地方分支已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列为“右翼极端嫌疑组织”,但该党整体尚未被禁止。随着选择党的逐步崛起,未来会成为德国宪制秩序的挑战者,还是会逐渐建制化和主流化,有待观察。
作者是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