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资净流出创历史新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之际,中国国家主席官方领导人星期五(3月28日)会见40多名外企高管,重申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并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受访学者分析,中国对外企高管发起魅力攻势,希望提振外商在华投资信心,对冲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给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但仅靠信心喊话预计难以扭转外资下滑态势。
据新华社报道,官方领导人星期五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40多名外企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
参与会见的外企高管来自美国联邦快递、德国马赛地、英国汇丰、日本日立,以及韩国SK海力士等跨国企业,业务领域涵盖科技、制造、能源和金融等。
官方领导人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他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产业配套能力强,已形成较健全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以及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等为由,强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并称“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官方领导人也重申,中国将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同时也将保障在华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民待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
官方领导人会见外企高管的四天前,包括苹果、西门子和三星在内的86名跨国企业高管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总理李强在论坛上重申,中国欢迎外企投资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开放。
中国过去几年出台更多措施稳外资,但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7.1%,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出1680亿美元,资本外流创1990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规模。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在地缘政治、中美竞争、中国产业调整、成本上升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流入中国的外资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是中国官方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余虹说,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向外资喊话,正是希望通过各种表态,挽回外资对中国的信心。
牛津经济研究院东北亚首席经济师王蕊向本报分析,美国目前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不断提高关税的做法,对全球经济和微观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中国在此时表明开放国内市场的决心,以及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的维护,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这一负面冲击。
王蕊指出,相比官方领导人去年3月会见美国工商业和学术界代表,此次会见的企业高管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和中东等地,显示中国政府希望让外商投资国别组成进一步多元化。
至于稳外资成效,王蕊认为,具体政策出台的速度、落实的力度,以及针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沟通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稳外资效果。
余虹则指出,稳定外商投资不可能靠一两次高层领导人会见,或信心喊话和魅力攻势就能扭转态势。
他说,从外部来看,中美关系的走向能否稳定,美国是否出台对华投资和技术限制,是外资要考量的一个因素;从内部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是否真的改善,外资市场准入门槛有没有真的降下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这些都是很重要、很实在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