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销书《晶片战争》(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星期二(3月25日)在台北演讲时指出,欧美过度聚焦中国人工智慧(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低成本”问题,而忽略了,倘若全球更多公司使用中国开源模型,所带来的实质市占率影响。
米勒在美国麻省塔夫茨大学著名的国际关系研究重镇、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教国际历史。他2022年10月出版《晶片战争》,美国商务部在三天后即对中国晶片业祭出全方位精准管制手段,该书也因此受到国际瞩目。
台湾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辖下政策研究机构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星期二晚间邀请米勒在台北举办论坛,聚焦讨论美国半导体政策、中美科技战等课题。
对于DeepSeek崛起进一步激化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米勒指出,DeepSeek在1月引发国际关注时,大家注意的焦点其实是错的。
“当时新闻标题说‘推论成本大幅下降’,这让大家很惊讶,或说‘训练成本大幅下降’,但事实上,推论成本下降其实符合既有的效率提升曲线,而训练成本的降幅也没那么夸张,只是被DeepSeek包装得比较戏剧化。”
他认为,欧美集体错估了DeepSeek,反而错过了它真正长远的影响——也就是中国若能主导开源模型领域,那么全球很多公司为了效能与成本,会选择使用中国的开源模型。 “这样一来,中国就有机会将其技术嵌入到全球各地的应用中。”
米勒说,这当中存在真正的风险,尤其如果还是直接调用DeepSeek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风险就更明显。 “我很惊讶美国目前还没限制这点,但我预测未来会有所行动。至于欧洲,我猜大概不会限制。”
他强调,即使是使用本地部署的模型版本,也应该非常谨慎。因为问题不只是DeepSeek ,更在于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若西方模型失去市场份额,那就会有更多人依赖中国模型。但各国政府对这件事还没有深入思考。
中国极紫外光设备本土化恐仍需10年
而针对美国对中国的晶片技术围堵,米勒指出,中国领导人已多次表明晶片自主化是中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因此愿意投入庞大资源,以实现这项目标。 “我不认为其他国家的政策转变,能大幅影响中国既定方向。”
他说,中国在晶片制造与设计上,已建立相当规模的本土产能,也在尝试复制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工具。虽然中国欲完成极紫外光(EUV)设备的本土化,恐怕仍需超过10年的时间,但可预期,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终将在本土化上取得更大进展。
米勒认为,这也表示,任何技术出口管制措施,效果都将是暂时性的,而非永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