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美国既然都宣示无意与对方开战,就应优先处理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议题,如台湾问题。这将为两国以建设性方式应对贸易不平衡、保护主义等分歧奠定基础,两国也才能在全球公共事务问题上合作。
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说:“对中国和它的舞伴美国而言,须解答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希望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他认为,若某个国家为了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规则,或因为害怕被支配,而追求主导甚至霸权地位,那这样的做法本质上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正如中国国家主席官方领导人在祝贺特朗普二度当选美国总统时所说:“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对抗来炫耀实力,也能选择以合作的方式,来展现力量和自信。遗憾的是,目前双方似乎都在通过对抗而非合作来凸显实力。”
为庆祝成立五周年,《联合早报》旗下英文电子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于星期五(3月28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同步举行首届思想中国论坛。这场英语座谈会的主题是“中国的未来:在变化的世界秩序中前行”。
活动主宾张志贤为活动致辞时,重点谈论中美关系,以及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内部和外在因素。
他指出,中美当前存在三类问题:一是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深红线”,如台湾问题;二是虽有深刻分歧但不足以单独带来冲突的问题,如贸易不平衡、保护主义政策、药品和知识产权;三是全球公共事务,如气候变化和全球疫情。
他说,既然双方已表明不希望与对方开战,那两国就应该合力处理第一类问题,以便为解决第二类问题,以及在第三类问题上开展合作提供基础。
“但若其中一方或双方都认为对抗和冲突不可避免,那么第二类和第三类问题就只会沦为为冲突做准备的筹码。”
中国于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在此后短短40年内让8亿人口脱贫。放眼中国的未来,张志贤说,中国如今处于一个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而这也带来一些挑战。
就内部而言,他说,中国正面临结构性挑战。这并非中国特有,不过因为它发展迅速且规模庞大,所以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结构问题。
中国人口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劳动力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萎缩。中国享有人口红利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得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及与退休相关的问题,包括退休保障、医疗需求和其他社会压力。
张志贤:中国崛起后 大大改变对外关系本质
至于外在因素,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本质。多数国家不再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进而影响它们对与中国交往的期待,尤其是在贸易关系方面。此外,各国希望中国能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以军事开支为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若不包括美国,中国的国防开支约为2500亿美元(约3350亿新元),接近法国、英国和俄罗斯三国国防开支的总和。
“思想中国”目前有逾500名供稿人 读者遍及187个国家
2019年推出的“思想中国”旨在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助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英语用户了解中国。这个电子杂志目前有超过500名供稿人,读者遍及187个国家。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致辞时说,五年其实很短,却足以让世界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期间,全球经历了冠病疫情,以及两场在不同区域爆发的战争。人工智能(AI)成为了新的关键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世界。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实际上很难只是专注于中国。因为尽管中国确实有值得关注的内部动态,但它也显示自己在这个动荡且不可预测的世界中正变得愈发重要。”
虽然如此,创办思想中国的初衷没有改变。她说:“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更需要以冷静、理性和平衡的态度来观察中国。”
共有近250名外交官员、学者、智库代表、商界领袖和学生,出席了在本地和吉隆坡举行的首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