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政部与选举局指出一些境外人员试图影响本届大选,触犯国会选举法令。官方已经要求脸书母公司Meta在本地屏蔽了相关贴文。被指名的包括马来西亚一些政治人物,以及长住马国的新加坡籍人士等。此外,也有一些本地人在网上以种族和宗教为由,鼓动选民支持某些特定候选人。
以种族和宗教作为政治组织与动员依据的身份政治,正在全世界扩散,欧洲不少国家为此引发捍卫本土族群和宗教的极右翼势力大反扑,国家陷入难解的撕裂。身份政治可能让一些人产生族群认同或取暖的某种感觉,甚至为此被迷惑,然而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党必须站稳立场,特别是在选举期间,不可任由这种情绪发酵。
值得庆幸的是,本地所有参选政党都在第一时间公开表态,明确拒绝外国人左右新加坡政治的意图,大家都明白表达新加坡的政治只应该由新加坡人参与。这是好的开始,接下来,所有政党和所有政治人物都应该言行一致,以具体行动向国人证明自己的立场,不要在竞选活动中利用言辞或其他任何方式来试图操弄种族和宗教认同课题。
新加坡人不应该允许在本地有操弄身份政治的空间。无论来自境外或是本地,公开呼吁基于种族或宗教理由去支持或反对特定候选人的做法,就是玩弄身份政治。对于新加坡来说,宗教和种族是敏感的课题,将之与政治挂钩,很可能破坏新加坡数十年来建立的族群和谐多元主义体制。
应该指出,对参与选举或政治活动的政党或政治人物提出批评,是民主政治的一环。但本地人作为评论标准的,应该是政党的政策主张或候选人的品格、资历与能力等,而不是以种族或宗教身份为根据,那是玩火的行为。
更值得我们细思的是,境外人员或势力在选举期间,针对新加坡特定身份的候选人做出支持或反对的点评,目的显然是试图影响特定族群的投票倾向,或至少达到分化国人的目的。如果国人之中,不同宗教信仰与种族身份的选民都接受这样的言语煽情,或认可其他境外人员类似的鼓动,很可能会成为我们国家社会撕裂的开始。
维护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和谐,是我们建国以来不懈努力的政治目标,这一体制让包括少数族群在内的所有族群受益,少数族群得以在新加坡安全、稳定和受尊重的环境中成家立业、发展个人与家庭的成就。外来鼓动的言论一旦发酵,破坏新加坡种族和谐的结果,全体居民都会是输家。
极端宗教或身份政治的破坏性犹如温水煮青蛙,初期借着言论自由的掩护,从看似轻微无害的言语煽动,持续让同一身份者接受并习惯,再逐步扩大支持者规模,进而放大声量,最终付诸行动。这一后果可能是激起其他族群的对立与防卫心理,社会关系于是不再和谐,陷入紧张,甚至可能爆发冲突。类似的遗憾往往难有妥协余地,在欧美社会已经出现这种现象;数十年来,我们目睹在非洲的卢旺达、亚洲的斯里兰卡都发生过这样的悲剧。
身份政治的主张不具备包容性,并且是排他的,对多元主义社会的破坏性不亚于贪污腐败,因此不能以言论自由的角度轻松看待。本地政党与政治人物尤其必须体会新加坡维护世俗化政教分离体制的建国精神与意义,除了必须随时敏锐地拒绝身份政治,更有责任公开提醒支持者维护政教分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身份政治是很多社会撕裂的根源,其火焰一旦被公众人物的公开言行点燃,导致冲突发生乃至仇恨,几代人都未必能熄灭或消除。近代历史殷鉴不远,小国尤其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