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作者:Catherine Lucey、Flavia Rotondi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露面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引来一片掌声。圣彼得大教堂内,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虽然这是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但整个场景宛如当下地缘政治的缩影。
连葬礼上的布道词也暗含政治意味,透露出美国移民政策引发的争议。
红衣主教乔瓦尼·巴蒂斯塔·雷在致辞中提到已故教宗方济各为难民发声、并曾前往美墨边境的往事,重申方济各的名言:“要建桥,不要筑墙。”这句话最早出现在2016年2月,当时特朗普还是总统竞选人,正在把修建美墨边境墙作为竞选主要纲领之一。
此后数年,方济各还多次就乌克兰战争、加沙冲突等问题公开发表强硬立场。
雷发言时,电视镜头特意捕捉到了特朗普嘴微张的神态。
这位美国总统打破了葬礼的着装传统,他身穿标志性的海军蓝色西装,在一片黑色礼服中格外显眼。根据部分由法语字母排序决定的座位表,他被安排坐在爱沙尼亚和芬兰总统之间,这两位都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不过,特朗普的座位在前排,以体现他作为世界第一强国首脑的身份地位。
葬礼弥撒于周六上午10点开始,以梵蒂冈标准而言,仪式相对简朴,但这是方济各生前愿望,他只要求一口简单的木棺下葬,整个仪式气氛肃穆,人们哀悼之余也为教宗衷心地随喜赞叹。
然而,这场活动远不止是一次葬礼。
弥撒开始前,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一次非正式会面便已登上新闻头条。这是自2月两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不欢而散后首次会晤。
特朗普希望促成俄乌停火,当前谈判已进入关键时刻。在上次白宫会议上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爆发口角后,马克龙和斯塔默紧急飞到华盛顿介入斡旋。而在周六圣彼得大教堂内,两人再次出手,与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围成一圈磋商。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领导人齐聚一堂,向这位深受进步派爱戴、却令许多社会保守派不满的教宗致敬。
不过,所有人的目光仍聚焦在特朗普身上,观察他会与谁寒暄、对谁保持距离。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前美国总统乔·拜登与夫人吉尔·拜登也出席了葬礼,他们坐在特朗普身后四五排的位置。但拜登与特朗普似乎没有说过话。
近期刚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低调出席了葬礼。梅洛尼与方济各颇有私交,去年她曾邀请教宗出席其出办的G7峰会。
梅洛尼一向对马克龙爱“抢风头”的作风颇有微词,尽管法国方面声称总统不会在葬礼上安排外交活动,但马克龙在现场与各国政要交流相当频密。
梅洛尼选择在弥撒结束后与阿根廷总统米莱共进午餐。米莱曾称方济各是“肮脏的左派分子”,但此后两人已经和解。自2013年当选教宗以来,方济各从未回到自己的祖国阿根廷。
这么多领导人在同一个屋檐下——或者说同一个穹顶下——聚首是极为罕见的场面。考虑到特朗普一贯对多边主义持轻视态度,加之他是否出席下一届加拿大主持的G7峰会还是未知数,此次他的出现本身就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了接触他的宝贵机会。
在阳光炽热的广场上,芬兰总统斯图布似乎一度准备把自己的瓶装水给特朗普,但被向以“细菌恐惧者”自居的特朗普婉拒了。
特朗普自己也承认,在葬礼场合进行外交活动颇具挑战。他在周五飞往罗马途中对记者表示,“他们说在教宗葬礼上安排会议有点不太尊重,但我会与一些人交谈,会见很多人。”
在美欧因贸易战而关系紧张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借此机会试图与特朗普短暂交流。两人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尚未正式会晤,摄像画面显示,两人在教宗葬礼期间礼貌交谈了一小会儿。
据一位欧盟发言人透露,在这次简短接触中,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同意未来举行正式会谈。
特朗普在葬礼结束后迅速离开,没有与泽连斯基进行第二次会谈。乌克兰方面的解释是特朗普行程安排太紧张。
泽连斯基则留在罗马继续高级别外交,先后与斯塔默和梅洛尼举行了会谈。
而飞往美国途中的特朗普很快在Truth Social发帖表示对乌克兰局势的看法,还顺带向俄罗斯领导人喊话。
他在帖子中写道,“过去几天,普京不该向乌克兰平民区、城市和城镇发射导弹”。其暗示普京可能在拖延谈判,美国不排除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