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欧和东亚国家,从开放市场中获益匪浅。中国必须借助双边和多边手段,与这些国家共同努力维护这一体系,以及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全面新关税,将作为一场人为经济海啸而被铭记。许多人都将它与胡佛总统于1930年颁布、令全球贸易额在随后五年内暴跌66%并加剧大萧条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相提并论。特朗普的关税(其中大部分已被突然暂缓90天)令金融市场慌乱不已,导致一些分析师警告,美国今年可能陷入衰退。
由此产生的全球影响不容低估。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有着巨大影响。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手段加剧不确定性,致使人们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美国放弃各项国际承诺,世界可能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这是一种让人回想起1930年代的情境,当时没有一个大国能够或愿意提供维持世界经济所需的全球公共产品。如果当前趋势持续,美国在80年前帮助建立的国际经济架构就可能瓦解。
其他经济体应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中国、加拿大和欧盟已宣布报复措施,其他国家则展示谈判意愿。对许多国家来说,美国不仅是一个主要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安全伙伴和地缘政治盟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反应尤为重要。虽然特朗普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征收新关税,但中国显然是他的首要目标。他在第一个任期就对中国的贸易行为展开调查,并对一大批中国商品征收全面关税,其中许多都被拜登政府沿袭下来。
特朗普上一轮贸易战中的针锋相对态势也再次上演。中国政府在美国宣布对其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此前已加征20%)后的48小时内就做出回应,与特朗普的关税水平看齐,并推出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特朗普则反过来将关税率提高到104%,促使中国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调高到84%。随后特朗普进一步升级,在搁置解放日关税的情况下,将中国商品关税率提高到125%(编按: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最后达到145%)。
虽然中国专家对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意见不一,但许多人认为做出让步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中国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125%的举措,也反映这一观点。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对话,找到缓和局势的办法。
除关税外,中国政策制定者还应在三个关键政策领域,采取更具战略性的应对措施。首先,他们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在经历两年的相对疲软表现后,中国政府终于在去年9月出台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使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显著加快。
但是,美国新宣布的关税可能会使中国难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和通货膨胀分别达到5%和2%的目标,因为出口下降可能会减少总需求,加剧工业产能过剩,进而加大通缩压力。考虑到美国新关税的潜在影响,中国政策制定者须要实施大胆且目标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应考虑进一步放松银根,包括降低政策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可以肯定的是,对金融稳定的担忧限制货币贬值的空间。中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政府所增加的赤字支出,应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美国的新关税措施凸显通过加强国内消费,重新平衡中国经济的必要性。目前,消费仅占中国GDP的56%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过往,中国都是通过严重依赖出口需求来解决这一失衡状况。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一战略随着全球需求的减弱而日益难以为继。因此,中国政策制定者推出“双循环”战略,以拉动内需和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今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旨在刺激消费的新“特别举措”。但这本身就比刺激投资更加困难,因为家庭支出主要受收入和信心的驱动,而两者的提升都需要时间。
最后,美国令人遗憾的保护主义转向,有可能造成全球领导真空。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欧和东亚国家,从开放市场中获益匪浅。中国必须借助双边和多边手段,与这些国家共同努力维护这一体系,以及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出台多项单边措施来促进国际交流,包括针对丹麦、挪威和韩国等国公民的免签证入境。类似措施也可以扩展到贸易和投资领域。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已在上述三个领域取得进展。在世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做法,应是先把自己内部理顺,然后在维护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英文原题:How Should China Respond to Trump’s Tariffs?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