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曼:5月大选谈劳动者尊严

要缓解这样的焦虑,挑战在于,不仅要提供工人援助,也要在整体政策实施中,照顾到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尊严感”。

今年的5月1日,我原本已计划要去芳林公园演说者角落,观察由公民组织“赋能于工人”(Workers Make Possible)举办的劳动节集会。不过,因大选开跑,从年初就在造势的这场“合法示威”,不料须改期至月底举行;我也只好改变计划,当晚或许去参加竞选期的最后几场政治集会,听听各个政党提出的主张。

2023年,民间倡导组织“赋能于工人”首次举办劳动节集会时,打着它将不论国籍,为所有新加坡工人伸张权利的旗帜,吸引至少300人参加,当中包括不少本地年轻人。它于2021年组织起来时,原是为协助一群向公共交通公司新捷运追讨加班费,而在打官司的前巴士司机募款。一直到最近,组织积极透过社交媒体平台等不同渠道,提出保护工人利益的更大政策主张;在反对使用罗厘接载客工的议题上,也相当积极地发声。

去年,活跃于组织并负责议题倡导和资料搜集工作的一名成员接受媒体访问时曾指出,新加坡在确保工人不用在危机时刻担心失去饭碗方面做得不足,援助安全网不够牢固。他指出,当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时,矛盾于关键时刻会积累,影响一般人对社会公不公平的观感。

他也用了总统尚达曼约10年前在谈及社会流动性时使用的“弹簧床”(trampoline)比喻,指其实现在有好些工人都觉得弹簧床的弹簧松了,不但落下后弹不起来,可能还会不小心踩空掉到网外。

本地劳工的焦虑感是否自疫情后还挥之不去?其实,即使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阴影未笼罩前,国际劳工组织在今年1月发布世界就业展望趋势的报告时,就已提出警告,一些国家虽已走出冠病疫情,全球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对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复苏仍构成重大挑战。新加坡虽在疫情控管方面做得挺成功,但本地员工与其他地区的工人一样,面对通货膨胀水平仍处高位,且可能持续侵蚀工资购买力的压力。

在美国关税大战下,新加坡政府早前已下调全年经济增速预测,从1%至3%降至零到2%的区间。本届大选,各政党将聚焦辩论的议题,因此相信离不开生活费高涨与就业保障等民生课题。

从人民行动党的角度来看,面对新加坡就业环境的演变,政府在上一届任期已认识到须加强措施并正视保护劳动者的需求。其中,刚在今年1月通过的《职场公平法》,朝禁止职场不公平歧视迈出关键一步;在照顾民生方面,执政党也相信会强调他们不论是透过暂时性的购物券也好,或持续创造良好就业也罢,都付诸努力,为国人提供长短期的帮助。

但反对党却不一定这么看。英语有一个词“lived realities”,泛指人民的生活观感。此次在大选战幕正式拉开后,许多反对党候选人都花不少时间,去描绘社会弱势者普遍都得煎熬求生的景象。

例如,工人党新人、高级临床心理学家王锐斌博士在介绍新候选人的记者会上形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大多数普通新加坡人,在风雨骇浪中都只乘舢板或依靠小木舟,并不像可在动荡中、潮水上涨后还能前行的游轮一样安稳。

他说,自己曾在一次接见选民活动上,遇到一位因银行户头不知为何被扣除7元的80多岁妇女,因少了这笔钱非常紧张焦虑。这在王锐斌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让他觉得“心碎”。他说:“一个人须为了7元而那么担忧,体现的正是新加坡经济结构性问题带给平民百姓的压力。”

在提名日当天,反对党红点同心党在成功提名后所发表的讲话也非常一致;该党的最大主张是要政府把消费税调回至7%。他们异口同声地问:“这次大选,最重要的议题显而易见:你口袋里现在有多少钱?你是否活得有尊严或是得不断等待礼券救助?你的儿女在职场上是否面对不公平的竞争?”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模式长期依靠大量资本和劳动生产力支持,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低生育率问题无法短期缓解的处境中,劳动力的支配相信不那么好管理。不仅如此,较高的生活费水平意味着,工人若要自主提升技能并不容易。如今国际的动荡局势以及科技的演变等大趋势,也影响新加坡的移民、劳工和薪金等政策,带给工人不安。

要缓解这样的焦虑,挑战在于,不仅要提供工人援助,也要在整体政策实施中,照顾到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尊严感”。其实,在国际局势变幻之时,对于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来说,或许会斩钉截铁地告诉选民,大家其实都同坐一艘舢板上,如今要选择的只是确保这艘舢板用较好的材料建造,或可提供一个好的掌舵者的政党。关键在于,这样的论述对大家是否都有说服力。

上星期三,国会刚宣布解散后,黄循财总理在一年一度的拉惹勒南讲座上阐述新加坡未来外交政策方向,表达新加坡不能被动旁观,要有能力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他也指出,在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许多国家都在重新审视他们的战略主张,重新调整政策。受教育且每天都能接触到新信息的新加坡人持续关注世界局势,也会想知道新加坡在外交上怎么自处和应变。

这次5月选举,竞选期碰上劳动节,新加坡人或许也希望看到朝野各党更大胆地献策,或是以更高的战略眼光,去探讨和辩论各种他们认为最适时的劳动与移民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以让每一个劳动者的价值得以体现,帮助国人应付生活费压力。

(作者是区域环保媒体与咨询公司益笔思(Eco-Business) 编辑部副主任)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