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特朗普关税战冲击美元霸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的关税战持续反复,他在4月13日暗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是暂时性的,他将对这些产品及其他技术的内存晶片征收新的关税。一般认为,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主要顾及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在华业务,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伤害消费者,打击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但豁免的暂时性同样意味着特朗普要通过关税战,颠覆既有不利于美国的经贸体系,刺激制造业回流本土,减轻庞大国债负担的大战略没有改变。

自4月2日对全球所有国家发动关税战以来,白宫在具体措施上不断调整,冲击美国乃至世界主要股市行情。专家警告,关税措施反复所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美国和世界经济衰退。然而支持者指出,美国产业的空心化非一日之寒,不过正难以矫枉。关税战正是松动所有既得利益的必要之举。但对重病下猛药,难免会产生副作用;稍有不慎,甚至还会危及病人健康。除了顾及美国高科技企业利益和作为消费者的选民福利外,特朗普关税措施的不断变化,也攸关一大重要变数。

这便是更为关键但却少有人关注的后果——美元全球霸权地位因为关税战所受到的冲击。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一反常态,于4月9日上升至4.5%,反映市场对美元信心动摇。全球资金并没有从股市流入美国债市避险,反而出现抛售美国国债的罕见现象,显示美国国债作为避险工具的吸引力有所降低,也折射出国际资本因为关税措施的反复所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对美国国家信用出现质疑。国债需求下降推高利率,导致美国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成本增加。这显然违背特朗普要减少美国债务负担的初衷。

美元的全球霸权是建立在所谓“特里芬两难”的悖论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和国际贸易货币,固然赋予美国强大的铸币权,但代价是美国须维持长期贸易逆差,不断输出美元来满足全球市场,这些美元又以购买国债形式回流美国。特朗普要减少甚至取消贸易赤字,必然冲击美元霸权基础,削弱各国持有美元的信心。但若不推进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寅吃卯粮的现状也难以持续——高达36万亿美元的国债,利息支出每年超过1万亿美元,已经高于美国国防预算开支。

因此,关税战所带来的颠覆性副作用之一,就在于国际资本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能否维持。这表现在对美元的需求变化。美元走势的一大变数,是5月6日至7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是否决定降息。尽管特朗普一再催促美联储降息以刺激经济,美联储至今相对慎重,市场目前预期5月降息的可能性低于50%。但不排除关税战导致的各种剧烈变化,影响美联储的最终决策。美联储利率的调整,反过来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并导引至美债利率上。

全球黄金价格的波动,同样反映资本市场的担忧。作为美债以外的重要避险资产,黄金价格自关税战爆发后便一路飙升,一度达到4月14日盘中每安士3245.42美元(约4264.98新元)的历史高位,在特朗普暂停征收电子产品关税的表态后回跌0.1%。当前特朗普的一大潜在利好因素,就在于迅速同一个主要贸易伙伴,达成新的有利于美国的关税协定,并作为标榜让其他贸易伙伴跟进,进而给市场提供确定性,恢复对美元金融体系的信心。

特朗普关税战所引发的连带效应已经覆水难收,不只颠覆全球经贸体系,更冲击美元霸权地位。由于变数众多,包括中国和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何反应、特朗普后续应变措施、美联储的立场等,都会左右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特里芬两难”显然给特朗普出了大难题。虽然目标得到民意支持,但过程难免痛苦,制造业回流毕竟需要时间,贸易伙伴让步的程度也未必能即刻大幅削减逆差赤字。但资本市场对美国金融的信心却可能一夕崩解,且一时间没有同样可靠的替代物。全球经济无疑正在悬崖边徘徊。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