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新加坡作为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岛国,必须更积极拓展各种产业的可能性,以及设法提升产业创造的收益。掌管贸易关系事务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上星期五在为新加坡旅游局常年旅游大会致辞时,便宣布新加坡要在2040年取得470亿元至500亿元的旅游收益,是目前的1.7倍。
更针对性地提高旅游收益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联合早报》今日报道,在新加坡耕耘了15年的滨海湾金沙首席运营官保罗·汤,透露集团强攻世界“超奢华旅游市场”的目标,恰好从业界的角度反映出这是新加坡旅游业往前发展所须采取的策略。滨海湾金沙向来是奢华旅游业者,从业界嗅觉可知,以新加坡今时今日的发展水平,外加国际旅游市场在动荡的世界政治经济背景,大力吸引高端消费者是旅游业产业升级的最佳方案。
新加坡自然景观不足,但胜在旅游发展与规划经验丰富。官方锁定进一步推动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及展览(简称MICE)市场,是着眼于MICE旅客的消费是一般观光客的两倍。亚太区在这方面的需求强劲,新加坡的优越地理位置使我们能吸引更多MICE访客前来。官方为此正探讨在市中心建设新的会展中心,争取在未来15年让相关领域的旅游收益提高到目前的三倍。
提高旅游业收益比游客总人数更重要,越来越成为国际旅游推手的共识,欧洲一些名城为了化解游客爆棚带给当地人的困扰,陆续收取“入城费”,希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但是新加坡整个岛国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政府必须广纳不同层次的观光收益来源,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影响我们欢迎所有游客光临的国策。官方在旅游大会期间,与本地业者和国际相关方签署了七个谅解备忘录和一份合作协议,就是从多角度进一步巩固领先的地位,让本地旅游业得以永续增长。
去年宣布制定的“旅游业2040”长期策略和蓝图,聚焦把握高增长领域可带来的需求、加强旅游产品成为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以及提升业者和工作队伍的能力,这三大目标就涵盖了旅游业未来多年不同层次的整体规划。
硬件设施的更新、开拓中东等富裕国家消费者、扩大总部经济吸引会议和展览等活动、增加休闲与演唱会经济和游轮市场等等,都能推进新加坡旅游产业链往高端移动,让产业升级并为国人创造更大价值。与此同时,新加坡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市容建设包括建筑景观等,也属于观光资源,仍然有吸引整个消费光谱中不同旅客的广大空间,有利于满足广泛观光客的需求。一些自然或历史形成的景区值得保留,例如登布西旅游区、湿地公园等;鼓励建筑设计更活泼多样,可以作为城市地标,近年越来越多的壁画景观,就发挥了游客和网红镜头下的宣传效果。
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的美称,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牵涉行业众多,强劲的旅游业有助于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发展会展旅游有助于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创造机遇,辅助新加坡作为区域经济重镇、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一个有多重收益的策略。然而,未来新职位会有更多新的要求,本地从业者必须建立持续受训的意识。
有些旅游业人士担心,本地物价近年持续上涨,可能影响一些外国人前来旅游的意愿。从去年旅游收益创下298亿元的新高,访客量增加21%到1650万人次来看,物价不是游客选择旅游点的唯一考量。从经济规律而言,物价在受控情况下上升代表经济向好。然而,在高物价的环境下,如何提升游客在新加坡的整体体验,让他们感觉物有所值,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除了旅游硬件、社会治安、人民的友善,旅游相关从业者的服务热忱与能力也是关键。
旅游业是新加坡建国伊始即认定的产业,既无污染也能创造价值,重点就是硬件(设施的完善)与软件(服务能力)必须不断强化。瑞士拥有阿尔卑斯山的优越条件,旅游设施也很完善。服务业所需的待客之道在亚洲向来是一种传统,日本、台湾都有口皆碑,新加坡应该更有计划地培训旅游相关从业者,让积极主动、友善热忱的服务精神,成为社媒时代下,自然而然的国际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