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迅速对特朗普的大规模关税措施作出反制,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如果美国要打贸易战,中国随时奉陪。

之前北京对特朗普的关税行动总体上反应克制而且呼吁双方能坐下来对话,但周五中国官方对特朗普的所谓“对等关税”释放出更强硬的信号,不仅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官媒周一发表评论文章,称“我们没有关上谈判大门,但也不会心存侥幸”。

中国的“硬杠”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波动性进一步加剧,投资者正在为一场旷日持久且破坏力巨大的贸易战做准备。特朗普周一的表态令市场担忧进一步加剧,他威胁称若北京不撤回反制计划,他将再对中国加征50%的关税。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警告称,若中方在未来几天内未采取行动,美国将中断与中国的所有后续会谈与磋商。

据白宫官员透露,这项50%的关税将叠加在已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并将于周三生效的34%关税之上。更早前,美国还因芬太尼走私问题对中国商品加征20%关税。

摆在北京面前的一个现实是,不断上升的美国关税已在所难免,据彭博经济研究称,高额关税将让双边贸易跌到接近于零的水平。彭博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高层官员在清明假期密集开会,讨论加快出台刺激计划以推动消费。习近平寄望于通过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来消化制造业产能。

“打一巴掌”

据央视报道,习近平周一呼吁加强措施“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以刺激经济增长,他强调把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和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报道未说明其讲话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北京认为在坐下来谈判之前,必须先打一仗,因为是美方先挑起争端。对于特朗普是否可能与习近平通话,吴心伯称,中方不会前脚刚被打一巴掌,后脚就主动打电话求原谅。

受贸易战对经济影响的担忧拖累,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亚洲股市周一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衡量在港上市中资股表现的一个指标也跌入熊市,香港恒生指数创下自1997年以来最大跌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一度暴跌逾6%,标普500指数期货也显示出美国市场将面临更多动荡。

压力与面子

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会降低近期中美领导人通话的可能性。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尚未与习近平通话。过去20年来,美国总统在就职后从没有这么长时间未与中国最高领导人通电话。

无党派机构“保卫民主基金会”高级研究员Craig Singleton表示:“特朗普与中国正陷入压力与面子交织的悖论之中。如果中国高层拒绝接触,压力将持续升级;但如果接触得太早,又可能显得软弱。”

中方现在如同走钢丝:一方面需要在国内展现强硬形象,另一方面又要支撑一个正面临通缩压力的经济。当前的大难题是如何恢复消费者信心,楼市的长期低迷已严重动摇了人们的财富基础。

包括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全球主要银行纷纷在周末警告,关税上调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冲击。他们指出,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压力,目前他们的GDP预期已经低至4%。

备用手段

如果与华盛顿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北京还有多种可用手段。根据以往做法,其可能允许人民币贬值以对冲关税影响,收紧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或加大对在华美资企业的施压。

与此同时,中国可能会通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来扩大外交影响力。上个月,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官员共同呼吁推进开放和公平的贸易。在近期访问布鲁塞尔期间,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愿与欧盟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也就与加方开展合作释放了类似信号。

这让习近平本月晚些时候的东南亚之行变得更为重要。北京很可能密切关注柬埔寨、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会向华盛顿开出哪些条件来换取关税减免,以及它们这些举措是否可能损害中国利益。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素安(Lee Sue-Ann)表示:“对中国来说,更难应对的或许是其他经济体为保护本国产业、抵御中国商品在美国等主要市场需求收缩后可能涌出的低价产品而采取的连锁保护主义措施。”

尽管面临更大压力,但目前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中国正寻求与美国全面脱钩。相反,中国似乎是在巩固自身立场,为长期持久战做准备,同时保留未来的回旋余地。

研究中国贸易政策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高树超表示,中国想向美国传达的信息是它不会被吓退,而是会坚守立场。相比于造成实质性伤害,北京更像是希望通过施压促成对话。

减少依赖

北京官方的信心源于这样一种判断:根据过去八年的经验教训,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能力,较特朗普首次发动贸易战时已有明显提升。北京也不断扩大自身的贸易伙伴网络,降低了对美国在进出口方面的依赖。

去年美国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不到15%,低于贸易战爆发前的2017年的19%,尽管通过第三国转口的贸易可能弥补了部分差额。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进口本就占比较小,如今美国商品对中国重要性进一步下降。

农产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正努力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美国出口商曾一度主导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加大从巴西的采购力度,其市场份额去年已跌到只有20%。

这一切或许能为中国争取更多时间,直到双方同意重返谈判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