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时对记者说,上周六也就是4月12日,美国伊朗的高级代表团直接会晤。随后,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确认这次会晤,说美伊代表将在阿曼进行间接而非直接会晤。阿拉格齐还说,伊朗代表将满怀诚意奔赴阿曼,希望美国代表也是如此。阿拉格齐担任本次阿曼会晤的伊朗最高级代表,美国最高级别代表则是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两人率领的代表团将在阿曼外交部长的协调下进行间接会谈。如果双方进展顺利,也不排除直接谈判。(编按:双方已经举行了会谈)
至此,围绕近期美伊的信函外交有了结果。3月12日,美国通过阿联酋把特朗普写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转交给伊方,呼吁双方进行直接谈判。3月26日,伊朗通过阿曼发出哈梅内伊给特朗普的回信,信中认为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是可行的。
特朗普在3月30日表明,如果谈判不能达成新的核协议,美国就会轰炸伊朗。从美伊官方的如此公开互动来看,两国是既有关系缓和的希望,也有冲突加剧的迹象。笔者倾向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政府的伊朗政策,不会是第一任的重复。对当下的特朗普而言,与伊朗关系的缓和比对抗更重要。
目前美伊并不存在直接的核心利益冲突。而且,不管是出于世界大国竞争的考虑,还是出于中东战略需要,与伊朗持续对抗都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尽管以色列仍然还是制约美伊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但是它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不能忽视的是,特朗普宣扬自己是一位和平总统,而且他对于诺贝尔和平奖的向往也常被提及,他更喜欢用“交易”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就改善美伊关系而言,伊朗比美国的需求更迫切。2009年以来相当频繁的民众抗议,以及近年来汇率猛跌的本国货币,充分彰显这个国家正在面临的严峻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困境。尽管仍然有阻力,伊朗内部主张改善与美国关系的力量在增强。
其实,有不少伊朗人在美国2024年的总统大选中希望特朗普获胜。在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巨大压力下,一些伊朗人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发生根本性改变,他们认为特朗普可以帮助伊朗做到这一点。
在过去一年多,包括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在内的“抵抗轴心”遭遇重挫或垮台,被认为是它们领袖的伊朗之地缘战略环境恶化,这给伊朗提供一个讨论对外政策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美国态度成为伊朗内部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以总统佩泽希齐扬为首的改革力量,以及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与美国改善关系,甚至为此要进行直接谈判。与此同时,以伊斯兰革命卫队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则反对和美国谈判。
支持反美政策基础正不断削弱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讲,美伊关系一旦正常化,目前伊朗面临的发展困难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解决。目前制约伊朗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外部投资和先进技术,一旦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伊朗长期遭受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国际制裁就将解除。在没有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丰富的石油等自然资源和广大的市场诱惑,会使得外部投资和技术几乎不加犹豫地涌进伊朗。
简而言之,从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伊朗奉行反美反以色列的政策已经46年,支持这项政策的基础正在不断削弱,与此同时,主张改善与美国关系的声音则日益响亮。尽管有伊斯兰共和国的反美宣传,以及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几十名外交官被扣押400余天的痛苦记忆,但是特朗普不会不知道,现在的伊朗无法对美国核心利益构成威胁。
再加上不断变动的中东和世界态势的推动,基本可以断言,在特朗普第二任,美伊关系向好发展的可能性更大。我甚至认为,这已经是美伊关系的趋势。作为长期以来与德黑兰保持友好关系,与美国的矛盾也正在加剧的中国,须要冷静面对美伊关系的这一现实。
2023年,中国帮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少中国学者主张,中国要在调解国际争端或矛盾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包括调解伊朗与以色列、美国的矛盾。
坦率地讲,我不认为中国在美伊关系或以伊关系改善方面,可以起到调解作用。因为,就像美国伊朗在阿曼的谈判那样,美伊关系缓和并不需要中国。中国早已被美国视为当下的头号竞争对手,华盛顿不会让中国插手美伊关系。
伊朗对美中关系的状况心知肚明,而且一直到今天,德黑兰对中国的最大合作意愿仍然集中在经贸方面。事实上,在事关国家安全议题上,德黑兰对俄罗斯的合作意愿也明显强于中国。
在未来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缓和过程中,中国也难以发挥作用。在美伊关系步入正轨后,华盛顿一定会积极推动以色列和伊朗关系的缓和,而且不会让中国插手其中。很可能,直接当事方以色列和伊朗的态度也大抵会如此。
但是,在我看来,美伊关系的缓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更大一些。因为,这意味着伊朗遭受的国际制裁会被逐步解除,更可能执行外交多元化的伊朗不会抛弃中国,中国可以与伊朗有更多合作机会。毕竟,仅仅因为目前伊朗遭受的国际制裁,中国有实力的公司和商人都不愿意和伊朗合作。
因此,国际制裁的解除有利于中伊互动。而且,伊朗与美以关系的缓和非常有利于中东和平;中国的优势恰恰在和平的中东更容易显现和发挥。所以,中国要以更积极的心态看待美伊的积极互动与关系缓和。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