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其不意宣布,对所有未报复美国的国家暂缓实施高关税,但中国因“缺乏尊重”不但不获暂缓,反而再被加征关税至125%。受访学者分析,美国运作形成“态势孤立”中国的迹象,但难以形成“实质孤立”。

学者认为,中美都有谈判意愿,问题是如何让双方在不失颜面的情况下接触。

特朗普美东时间星期三(4月9日)通过社媒平台发文称,已有超过75国联系美国,表明希望进行谈判且未报复美国,所以他已授权高关税措施暂停实施90天,在此期间仅实施10%对等关税。但由于中国“对全球市场缺乏尊重”,他决定对中国加征关税增至125%,并立即生效。这也意味着,加上美国今年2月和3月因芬太尼问题而向中国加征的20%关税,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已增至145%。

一般相信,特朗普是在债券市场压力下暂缓实施高关税,但又区分对待中国和中国以外国家,在观感上试图形成中国被孤立的局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虽然态势上出现中国被孤立的迹象,但实质上孤立中国的局面并没有形成。

李明江向《联合早报》分析,美国只是向中国以外国家暂缓实施高关税,美国与这些国家谈判会耗时多久、结果如何,至今仍是未知,所以这些国家不会明确选边站,美国也就无法对中国形成实质孤立。

他指出,经过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很多国家可能对美国的不可预测性很不放心,“心理阴影会长时间存在”,它们相信会继续重视跟中国的经贸关系,而且中国在产业链上仍是重要一环。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黎良福和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郝福满(Bert Hofman)也都认为,特朗普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难奏效。

郝福满指出,特朗普可能一夜之间就翻转决定,让中国以外国家再次陷入与中国类似处境。

黎良福则认为,尽管特朗普以胜利者口吻在社媒发文,但他不按规则办事,已自损美国信誉,各国商人会更谨慎跟美国做生意,同时减少依赖美国市场。

面对美国关税战步步逼近,中国连日来积极加强与美国以外国家联系,试图壮大阵势。

官方领导人本周在首次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妥善管控矛盾分歧。隔天,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亚细安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投贸部长扎夫鲁视频通话,表明愿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

尽管中国积极招手,但黎良福判断,大多数国家不会要被视为明显倒向中美任何一方,而是尝试从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亚细安为例,可能会跟中国争取更多市场准入,同时要求中国采取措施,防止大量廉价商品在美国市场遇堵后涌入东南亚。

李明江则分析,美国铁了心要在供应链上与中国部分脱勾,部分中国产业将因美国高关税而被迫转移,东南亚或其他地区国家将能从中获益。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则强调,中国不需要其他国家一起对抗美国,中国更多重视合作,抓住机遇推动与亚洲、中东、拉美、欧洲等地区合作。“美国占整个世界进口约13%,美国之外还有87%的市场。”

中美在互杠之余,也都释放愿意谈判的信号。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特朗普星期三在白宫对记者说,他认为官方领导人非常聪明,双方会达成很好的协议。“我们会在某个时候接到电话,然后就开始谈判。”

李明江评估,中美领导人直接通话比较困难,在工作层面如部长或副部长层级有可能接触,因为全球经贸失序状态拖得越久,对中国和很多国家都越不利。

黎良福则认为,关键在于“幕后外交”,特朗普应更圆融些,而不是每一步都通过社媒平台自称取得胜利。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