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迅速升级,受访学者认为,中美两国互被对方的关税大棒打疼之后,僵局或才有望破除;但目前难评估,哪一方会在瞪眼游戏中“先眨眼”。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助理教授骆明辉向《联合早报》分析,距离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和中国对美反制措施的生效期,已没有足够时间协商,除非有戏剧性转折,否则两国大概率都会落实高关税。
美国向中国加征至67%左右高关税在4月9日生效,中国加征34%的反制措施4月10日生效。中国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明确宣布对美采取反制行动的国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7日威胁,如果中国不在4月8日撤销34%加征关税,他将向中国叠加50%关税。他还说,所有中国要求的谈判都将终止,其他国家向美国提出的谈判要求,则将立即开始。
尽管关税核弹即将引爆,骆明辉判断,中美双边贸易不会因此终止,因为中美互加税率已走高至边际痛楚效应递减的地步,逾60%关税与104%关税差别不是太大,对企业而言都难有盈利可图。
他评估,中美还在测试对方底线,两国最终目标是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但或许唯有互被对方的关税大棒打疼之后,僵局才有望破除。
至于谁会先妥协,骆明辉说:“现在说谁更痛苦,谁先眨眼,还为时过早,一切取决于实际情况”。
路透社报道则引述不具名中国政策顾问称,“谁先投降,谁就是受害者。关键在于谁能坚持更久。”
报道还说,中国寻求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市场的支持,可能都不是很好的出路,其他国家的市场规模远小于美国,当地经济也受关税冲击,许多国家还担心更多廉价中国产品会涌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说,中国反击速度之快让人意外。她向本报分析,中国如果在与美国硬刚之前,先与周边邻国在产业链上协调分工,低端让给东南亚国家,同时确保中国产品不因美国市场受堵而涌向东南亚国家,那这些国家就有可能站到中国这边,形成一个“排除美国的群”。
李耀进一步分析,全球很多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产业结构互补性更强一些,与中国竞争的领域更多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旦失去美国市场,肯定要吃亏;面对美国的胁迫,这些国家短期内很可能选择跟美国站在一起。
接受本报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则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是个绝对优势。
他认为,中国对美国最大反制就是把国内市场做好,以及跟美国以外国家增进贸易,“全球80亿人口大市场,少做美国三个亿的市场有什么关系?” 他评估,中国还会加码反制美国,并可能“联系别的国家一起来做”。
具有中国官媒背景的微信公号“牛弹琴”星期二引述消息称,中国已准备至少六大招反制美国。
一、大幅加征美国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关税。二、禁止美国禽肉输华。三、暂停中美芬太尼合作。四、服贸领域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美国公司参与采购、限制开展法律咨询等业务合作。五、减少或禁止进口美国电影。六、调查美企在华知识产权获益情况。
骆明辉认为,中国向美国服务贸易领域加征关税,将是重要一招。他说,美国对华服贸长期存在顺差,如果中国决定下重手,那将重创美企并向特朗普政府发出重大信号。
《金融时报》报道,总部设在北京的策纬咨询公司副总监康姆斯认为,北京在战略上为自己腾出空间,对于医疗仪器、电动车及智能手机很重要的轻稀土,接下来可能被中国管制出口。
北京另一手段是,禁止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阻止中企参与特朗普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