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关税战加剧美中博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全面关税战,尽管有多重目的,但主要效果是加剧与中国的战略博弈,并对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形成巨大的选边站压力。因此,关税战不单纯是贸易课题,而是牵涉面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特朗普要重塑的不仅是他认为不公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更是要重新定义美国领导世界事务的合法性基础。作为美国最大的安全挑战,中国必然成为主要目标。这从特朗普的关税名单就能一窥究竟。

判断特朗普关税项庄舞剑的特点之一,可以从东南亚国家成为关税重灾区看出端倪。除了加大对中国的关税率,特朗普更重点针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中国的贸易伙伴。这些国家被视为中国利用转口贸易进入美国市场的后门,所以面对惩罚性的高关税。特朗普显然吸取第一任时的教训,要全面封堵贸易漏洞。

尽管特朗普强调,如果贸易伙伴能提出“非凡”的交换条件,就能换取降低关税,还特别以中国同意出售TikTok予美国企业为例,但北京并不买账,还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稀土出口美国。中国强硬还击反映关税战确实击中要害——打击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和转口贸易,势必让中国的经济和失业率恶化,削弱社会和政治稳定。但不少分析指出,鉴于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最终还是须要谈判让步,因为其他市场无法在短期内消化中国的产能和出口规模。

与中国强势反应不同,亚洲和东南亚国家至今相对温和低调,纷纷寻求与美国妥协谈判,越南的动作最快最大。越共总书记苏林已经致电特朗普,主动提议取消所有对美入口关税、购买波音客机和美国能源、允许世界首富马斯克的美国星链服务落地等,并准备在5月访美。越南副总理胡德福已经动身访美,就关税进行谈判,显示作为全球最重要市场的美国强大的议价能力。一般相信,除了取消美国产品的入口关税,越南或许还须做出更多让步,如限制中国取道越南对美国出口;其他东南亚国家恐怕也会面对类似的压力。

各国低姿态的反应,凸显中国在外交上的孤立状态。虽然理论上是美国以一敌众,但其他国家皆选择妥协,因为它们没能相互协调,放下彼此的矛盾一致对抗美国;区域组织如欧盟和亚细安也缺乏一致的议价能力。作为妥协,东南亚国家势必要调整对华贸易,这必然会削弱亚洲区域贸易的活力。此外,中国廉价产品要开辟亚洲市场来取代美国,也可能导致与区域国家的贸易和外交紧张。换言之,特朗普关税战不只要减少贸易赤字实现“公平对等”、逼迫制造业回流本土,更有在地缘政治上遏制中国的谋略。

这一复杂宏大的战略能否实现,还存在不少变数。当下各国温和的反应似乎符合特朗普的预期,但主要挑战还在于美国经济和民意能否配合。随着美国股市大跌,各大城市出现民众示威抗议,表明关税战所引发的巨大不确定,有可能动摇特朗普的支持率。制造业回流旷日费时,美联储会否调涨利率应对可能的通货膨胀,以及经营和生活成本攀升的承受度等,都可能影响选民对关税战的态度。况且,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得回应国内的舆情,例如加拿大各主要党派的抗争性姿态,就和选举以及社会的巨大反美声浪有关。各国最终妥协到什么程度,也会决定它们与中国的关系。

尽管享有贸易顺差,美国还是对新加坡开征10%的基准关税。另外,高度依赖贸易的新加坡经济,还必然会因为全球贸易格局的颠覆而遭遇严重冲击。最为要紧的是,美中博弈加剧必然波及亚洲地缘政治,各国都须重新调整各自的外交计算,在多变的时局里维持对美和对华关系,避免被逼入墙角。特朗普关税战固然冲击既有贸易秩序,却不一定代表世界贸易体系的终结,但“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现状,看来已难以为继。面对日益阵营化的世界,小国的外交状况无疑会更加艰难。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