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界博览会下月13日开幕。这是日本继1970年和2005年后,第三次办世博会。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是战后首个在亚洲举办的世博会,带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2005年的世博会则在日本爱知县举行。半个世纪后,大舞台重返大阪,在“梦洲”填土地带登场。3月21日,《联合早报》记者于开幕前进入世博会场先睹为快。
抵达大阪关西世界博览会会场,映入眼帘的是世博会园区最大的建筑物——全木结构的“环状大屋顶”。它在去年8月21日竣工,周长约2公里,走完一圈,最快也要半个小时。这个创意来自世博会园区设计师藤本壮介,象征世博会串联多元的世界。

日本大致分关东与关西两大地区,首都东京是关东的盟主,大阪则是关西城市的大哥。作为博览会主办地,关西地区的大阪以及京都等城市急切盼望能通过世博会,创建更美好的未来。
据统计,关西地区总人口约为2073万人,约占日本人口的16.31%。大阪等关西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在2015年后,紧追首都东京,只比东京低10%。自敲定要主办2025年世博会后,关西就立下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将大阪发展成与东京齐名的核心城市,而且要以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观光地位。
京都知事西胁隆俊坚信,世博会能给关西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世博会是日本在冠病疫情后主办的最大规模国际项目,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为期180天的展会,这为关西发展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为聚合城市力量共谋发展,关西城市的行政部门参考欧盟和亚细安,在2010年组成“关西广域联合”机构,吸纳12个行政区参与,包括滋贺县、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德岛县、神户市、京都市、大阪市与堺市。这是日本首个跨县协同机构,建立起覆盖生产、旅游业、防灾以及医疗领域的互助与互动机制。关西世博会为这个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演练场,这个跨县协同机构也成为关西世博会达成经济目标的一大助力。
西胁说:“在广域联合机构成立之前,关西各县大多将对方视为对手,但现在考虑到入境外国游客的需求,原先的竞争模式变得没有意义。外国游客来到日本,不仅仅是看一个地方 ,开拓跨区观光路线更能吸引游客长住,成就多赢局面。”

关西的面积仅占日本四分之一,但保留的文化遗产丰富,跨越一千多年。整个区域共有231座国宝级建筑物,占日本全国的70%,还有多达六处世界遗产。聚合关西各城市的广域旅游业会是带动关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目前,日本旅游业超越疫前水平。单是大阪,在2024年就吸引1400万入境游客,超过2019年的1231万人。京都是文化之都,在旅游业上更是佼佼者。
西胁指出,关西城市都希望借由大阪世博会将游客的目光拉远,把外国游客吸引到关西其他同样极具吸引力的城市,让他们不仅参观大阪、兵库县和京都,也去和歌山县、德岛和鸟取游玩。

关西地区推动广域旅游战略除了要带动旅游观光,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缓解游客涌向同一城市造成过度旅游问题。目前,到关西的外国游客大部分集中于大阪、京都、奈良与神户,仅有3%会游玩和歌山县等其他地点。
去年11月曾到新加坡考察的西胁说,新加坡游客其实很喜欢探索新景点。“我发现新加坡游客不但喜欢京都,也积极前往他们未去过的其他地方。他们会用手机拍下旅途中的小发现,开心地发到网上分享。”
关西企业盼世博会 制造商业配对机会
除了寄望世博会进一步带动区域旅游业,关西企业也期待世博会为他们制造更多商业配对机会。西胁说:“参观世博会的各国人士到大阪周边城市去考察旅游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日本的产业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与产业息息相关。”
比如,京都就是因为有寺庙文化才有杰出的建筑业,须要制造佛具才有卓越的日本瓷器,进而孕育出世界一流的京瓷(Kyocera)公司。丰富的艺术资源也为这个地区培养许多创意人才,著名的日本电玩公司任天堂的总部就在京都。

1970年举办世博会是关西地区经济的转折点,日本实现“后世博”的增长。根据亚太研究所数据,关西地区的经济增长在那一年达到峰值,区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9.3%,坐实世博会对发展经济产生的效应。关西地区的生产总值目前在全国的占比只有约15%。
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促成日本与世界接轨。西胁在采访中回顾:“上世纪70年代大阪世博会召开时,我还在读初中三年级,那时做生意的父亲让我去世博会的商店帮忙卖纪念品。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学英语的好机会。
“当时,我意识到日本国内外的不同,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也希望这次的世博会能给日本年轻一代留下深刻印象,加强国际交流。”

上世纪70年代的大阪世博会后,大阪提升为日本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有了“东方曼彻斯特”的美誉。如今,大阪再接再厉,要发挥潜力,成为通往关西区域的大门户。关西的三座机场——关西国际机场、大阪国际机场(也称伊丹机场)和神户机场目前的客运量约达7000万人次。
世博会后继续改建和扩建 让经济效益延伸更广更久
世博会到来也带动关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官方增设通往关西机场的铁路干线,未来还会延伸北陆新干线。据了解,关西地区也计划于2030年将世博会场梦洲改建为内设赌场的综合度假村。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官方在世博会后,将继续进行扩建工程,包括挖掘海底隧道,并扩充交通网络,让关西世博会经济延伸到整个地区。
主办世博会,日本要投下的资金不小。日本去年11月公布,关西世博会的场馆建设费用高达2350亿日元(约20亿新元),比最初估计的1250亿日元高出近一倍。其中,日本政府必须承担的开销达783亿日元。
日本综合研究所关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藤山光男因此在受访时强调:“不能让世博会只是一个‘祭典’,必须让种子在世博后能在大阪和关西地区扎根,为增长做出贡献。”

兼顾科技环保 各国一同展望未来社会
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聚集一起、展示国家潜力和吸引力的平台。走进世博会场,犹如环游世界。各个展馆围绕“为生活设计未来社会”的主题发挥想象力,处处可见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创新科技,还有“飞行汽车”等未来社会的实验。
记者采访当天获准进入关西八县城的联合展馆。这个展馆将当地的文化美景与艺术结合,通过投影将关西美丽的琵琶湖和鸟取的沙丘融为一体,让人一饱眼福。

馆长森健夫在六年前接下设计和筹备展馆的工作。他说:“我们人力资源有限,从筹备到完成,策划团队人数从一人增加到五人。热忱,让我们顺利完成工作,通过对各县城的设计,最终创建一个独特而又和谐的空间。我们的愿景是保留关西美好的事物,通过世博会,重新认识这个地区的价值。”
展馆各显神通落实环保 用帐篷贝壳等绿色建材
从教育角度出发,此次世博会的一个宗旨是提倡环保。森健夫告诉记者:“世博会展期半年,过后要全部拆除。考虑到这点,关西馆以帐篷布料搭建而成,搭建起来不但不费精力,拆除时也不会留下太多建筑垃圾。”
会场内的其他展馆也坚守环保理念,例如日本馆用的都是由植物和使用过的塑料瓶制成的纤维、日本女性团体与手表品牌卡地亚合建的“女性馆”则采用贝壳作为建筑材料。女性馆的灵感源于日本建筑行业的创新研究,即利用生物资源作为建筑材料。据了解,如今要完全用回收食品原料建一座建筑物是有可能的。


新加坡馆是一个巨大的红色球体,取名“梦之球”,建设也依循世博会可持续未来的理念,采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红球的设计灵感来自新加坡的昵称“小红点”,并结合日本传统的青海波图案,所以球体表面呈鳞片状波浪纹。新加坡展馆的设计旨在激励游客探索梦想的无限可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大阪周边地区 制定旅游战略
1970年,日本首次举办世博会时,全国弥漫着一种乐观气氛,那次的大阪世博会取得巨大成功,吸引6422万游客。
八成游客料来自海外
受日元大幅贬值和物价高涨的影响,分析认为,前往关西世博会的日本客群可能不如海外来的游客踊跃。大阪关西世博会预计接待的2820万人次中,大约八成料来自海外,而中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的游客相信会是最大客群。
日本经济产业部去年3月预测,大阪关西世博会能为日本带来2.9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距离关西机场只有30分钟的大阪府堺市正赶搭世博会顺风车。当地旧港地区建起一座新酒店,还修建了码头。世博会期间每天有五班轮船运行,载送游客往返酒店和世博会场梦洲。这座酒店楼高11层,拥有321间客房,是全市最大的酒店。
堺市市长永藤英机受访时说:“由于与大阪过于靠近,很多游客到了关西机场都会跳过堺市。我们希望在大阪关西世博会期间,游客能因为利用这个海港而认识堺市。我们重建了旧海港,要将它开发为旅游胜地,希望能吸引游客停留,享受这里悠久的茶道文化。”
距离大阪约300多公里的德岛县也制定旅游战略。当地的旅游观光负责人森聪子告诉记者:“世博会期间,德岛将推出促销活动,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只要花500日元(约4.40新元)就能乘搭巴士或渡轮前往德岛县深度旅游。”
德岛县为这个促销投入了3600万日元。
德岛是日本著名染色工艺“蓝染”(Aisome)的故乡。森聪子说:“德岛种植的阿波靛蓝是蓝染基础材料中的最高等级。德岛农民靠种植靛蓝为生,保留了传统染色技术。旅游业带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为德岛做出巨大经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