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美破镜难重圆 料渥太华积极开拓与亚洲关系

美国威胁吞并加拿大,并大幅调高对加关税,重挫加拿大人对美国的信任。加拿大开始积极深化与欧洲的合作,接下来相信还会把目光放得更远,扩大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联系,以抵消美国政策改变的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三(3月26日)签署政令,4月3日起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进口税。该政策一旦落实,或对加拿大汽车制造业造成重大冲击,危及近50万个就业岗位。

加拿大新任总理卡尼隔天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永久改变了美加关系。无论未来是否达成贸易协议,这种改变已“不可逆转”。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校长特聘讲席教授汉普森(Fen Hampson)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尽管难以改变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加拿大人已不再信任美国的政治领导, 一旦信任受到损害或失去,就很难再恢复。”

汉普森认为,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加拿大将逐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加强与欧洲级亚洲的经济与安全合作。

卡尼3月中上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到欧洲主要国家法国和英国,而不是近邻美国。他更明言,要与“可靠的”欧洲盟友加强伙伴关系。

以往对亚洲关注度不及对欧美

相较于欧洲,加拿大对亚洲的关注度一向较低,直到三年前才制定了印太策略。加拿大皇后大学政治学教授豪斯(Michael Hawes)曾在论文中分析,加拿大高度依赖美国的市场,加之资源有限,难以同等关注亚洲。

此外,加拿大在战后秩序中的角色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大西洋事务,对亚洲事务的参与较为有限。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削弱加拿大对亚洲的重视。

如今面对艰难的美加贸易关系,加拿大能开拓亚洲的市场。汉普森指出,亚洲经济增长快速,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等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加拿大的商品能在亚洲找到市场。

汉普森说:“现在正是加拿大认真转向西边,与亚洲合作伙伴建立新关系的时候。”

加拿大出口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部长伍凤仪今年2月表明,加拿大希望加强与欧盟的经济联系,重点发展关键矿物和小型企业领域,并推动与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更多区域的贸易合作。去年12月,她率领庞大的加拿大企业代表团访问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市场,并与印度尼西亚和厄瓜多尔达成合作协议。

特朗普上任后,一再重复要将加拿大纳为美国第51个州,甚至威胁要以经济手段施压,实现这一目标。今年2月,加拿大时任总理特鲁多在闭门峰会上警告,特朗普是认真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学院名誉教授多兰(Charles Doran)认为,特朗普要吞并加拿大的说法,目的是推动加拿大加强自身军事能力。

多兰受访时说,美国只是要让盟友“醒过来”。他指出,美加之间的紧密联盟建立在两国安全、经济福祉和政治前景的共同利益上。“如果他们希望美国纳税人继续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就必须为自己的安全付出更多努力。特朗普只是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传达这一事实。”

加拿大政治意识偏左 与共和党不符

在多兰看来,特朗普政府不可能真想吞并加拿大。

拥有4000万人口、998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加拿大如果并入美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州,不仅土地面积超过现有50州的总和,人口也略高于常住人口在美国居冠的加利福尼亚州。

多兰说,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没有真正的政治意图去吞并加拿大,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民主党对接管加拿大不感兴趣,共和党党内更是强烈反对。

加拿大人政治意识形态偏左,显然不会支持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运动,若加入美国很可能削弱共和党日后的执政前景。

美加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的两个月里急转直下。卡尼如何与特朗普周旋,将决定两国关系走向。

汉普森说:“卡尼非常谨慎地避免批评特朗普或表现出不敬,但他也表明,除非特朗普尊重加拿大的主权地位,否则他不会与特朗普会面。”

卡尼星期四(27日)说,白宫已主动联系他,希望安排一次通话,他预计将“一两天内”与特朗普通话。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管理项目主任贝尔特(Todd Belt)研判,美加关系接下来将继续动荡。他受访时说:“加拿大人正逐渐认清美国其他北约盟友已领悟到的道理:只要特朗普活着,美国外交政策就有可能改弦易辙。”

“这会持续多久?只要特朗普还在,并可担任总统,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