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科学家声称,他们发现了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新颜色”。
这项研究源自美国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向参与者眼中发射雷射(激光)脉冲,藉此刺激视网膜中特定细胞。
参与者表示,他们看到了一种蓝绿色的颜色,科学家将其命名为“olo”。不过,有专家认为,这是否构成“新颜色”仍有待商榷。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上周五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研究合着者、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吴义仁(Ren Ng)形容这项发现“相当惊人”。
他和研究团队认为,这项成果有可能推动色盲研究的进展。
吴义仁教授也是五位实验参与者之一。他周六(4月19日)在英国广播公司(英媒)第四电台《Today》节目中表示,olo 这种颜色“比现实世界中所见的任何颜色都更加饱和”。
他举例说:“就像你一辈子看到的都是粉红色、浅粉红或粉彩粉红。然后有一天你看到有人穿了一件衬衫,是你从未见过、最鲜明的粉红色。对方说,这是一种新颜色,我们叫它‘红’。”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雷射光束照射进每位参与者一只眼睛的瞳孔中。
四男一女共五人参与这次实验,他们皆具备正常色觉。其中三人同时也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包括吴义仁教授。
根据研究论文,参与者透过一种名为“Oz”的设备观察。这套装置由镜子、雷射与光学元件组成,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与华盛顿大学的团队开发,并为这次研究进行升级。
视网膜是眼睛后方一层对光敏感的组织,负责接收并处理视觉讯息。它将光转换为电信号,透过视神经传送至大脑,使我们得以看见物体。
视网膜中包含锥状细胞,专门负责感知颜色。
人眼中有三种锥状细胞——S、M、L型,分别对蓝光、绿光和红光的波长特别敏感。
论文指出,在正常视觉情况下,“任何能刺激M型锥状细胞的光,同时也会刺激邻近的L型和/或S型细胞”,因为它们的感光范围有所重叠。
然而在这项实验中,雷射光只刺激了M型细胞,“原则上会向大脑传送一种自然视觉中不可能出现的颜色讯号”。
换句话说,olo这种颜色无法靠肉眼在现实世界中看见,必须透过特定的视觉刺激才能呈现。
为了验证自己看到的颜色,每位参与者都使用一个可调整的色彩转盘,试图调出与olo最接近的颜色。
不过,有些专家对这个“新颜色”的说法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比较像是一种“主观诠释”。
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视觉科学家约翰·巴伯(John Barbur)教授并无参与这项研究。他指出,虽然这项技术能选择性地刺激特定锥状细胞,是一项“科技上的成就”,但“新颜色是否存在仍有争议”。
他解释,如果大量刺激红色锥状细胞(L型),人们会“感觉到一种深红色”,但这种颜色的亮度可能因为细胞感光度的变化而改变,而这与此次研究的情况类似。
吴义仁教授坦言,olo“确实非常难以从技术上再现”,但研究团队正进一步分析这项发现,希望未来能应用在帮助色盲患者上,特别是在改善他们分辨颜色的能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