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以中医喻贸易战:勿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以中医学比喻中美贸易战,批评美国高筑关税壁垒将导致“国际经贸气滞血瘀”,不能“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他提到,中国反对贸易战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若被强加贸易战将坚决反制。

受访学者分析,中国官员借由中医理论表明,应从更宏观的格局看待中美贸易战;而中国虽愿意谈判,但前提是要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发布的消息,谢锋星期六(4月19日)在一场中医药活动上致辞时说,中医讲究治病必求于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而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找准病灶、开对药方。”

谢锋以此类比世界经济,指当前经济瓶颈期的症结是增长动能不足,不能只顾眼下争抢存量,应着眼长远做大蛋糕。

他警告,美国高筑关税壁垒势必引发“国际经贸气滞血瘀”,并指美国1930年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加剧大萧条的殷鉴不远;实际上,治本之策是“行气血、通经络,让世界经济之水流起来、活起来。”

谢锋呼吁中美和平共存而非迎头相撞,彼此成就而非两败俱伤;反之,如果他国把关税战、贸易战强加于中国,中国将勇敢面对、坚决反制。

他进一步阐明,中国坚决反对不仅是出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也是捍卫国际经贸秩序和国际公平正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谢锋借用中医理论诠释中美贸易战,意在强调中国不仅从技术层面看待贸易战,而是将其置于更大的宏观格局。

顾清扬解释,就如中医治病不仅针对具体病灶,中国希望在更大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框架下处理分歧,而非局限于贸易逆差或赤字等议题。

对于谢锋提及要维护中国民族尊严,顾清扬指出,中国文化毕竟强调面子文化,中国虽愿与美国谈判,但也讲求平等相待和尊重。

他说:“(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何没等来中国的电话?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双方有问题,首先要彼此平等和互相尊重......你不尊重我,要我去向你示好或投降,那对我的尊严是极大的损害。”

另一方面,中国官媒新华社19日发表题为“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的评论,强调中国有能力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冲击。

评论表明,针对美国滥施关税,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早有预判”,对可能出现的冲击有充分估计,应对预案的提前量和富余量也打得较足。

评论批评美国朝令夕改的政策在全球制造巨大混乱,“哪里是‘确定性的绿洲’,哪里是‘不确定性的海洋’,答案显而易见。”

另一中国官媒《经济日报》20日则发表评论形容,世界需要“黏合剂”,以捍卫多边主义和维护自由贸易体制。评论呼吁世界”拥抱中国“,称中国的确定性将成为世界的确定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