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对等关税的阴影下,欧盟与中国同意就市场准入和电动车最低售价启动谈判,寻找高额关税之外的替代方案,中欧之间持续近半年的贸易僵局可能得到修复。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当地时间星期四(4月10日)证实,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日前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话时,同意为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展开谈判。
报道引述德国《商报》消息称,相关谈判已经启动。
欧盟自去年10月起对中国输欧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反补贴关税,总税率最高达45.3%,中国则对欧盟白兰地征收临时关税进行反制。外传中国曾提议将电动汽车最低售价定于3万欧元以避免关税,但被欧盟拒绝,因为欧盟认为单一最低价格不足以应对补贴损害。中欧就电动车贸易问题陷入僵局。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王文涛与谢夫乔维奇星期二(8日)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并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及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中启动相关谈判表示欢迎,称征收关税是个错误,并指“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发展,也必须讨论如何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障碍和扭曲,而非设置新的障碍。”
欧盟数据显示,中国去年是欧盟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进口额达到127亿欧元,但欧盟对华汽车贸易仍保持约28亿欧元顺差。
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欧相关协商持续在进行,欧盟立场一直没有松动,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无理打击,直接推动双方愿意突破一些贸易阻碍。
在特朗普对世界多国祭出各种关税以来,中欧关系出现改善势头。欧洲理事会发言人4月11日表示,欧盟首脑和中国高层将于7月下旬在中国举行峰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受访时认为,中国发展中欧关系的意愿清晰坚定,但欧盟对于中欧合作仍存分歧。“对华合作究竟是欧盟对美国打中国牌的策略,还是不管风云变化都应推行的战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谈判。”
崔洪建也指出,美国企图形成一个孤立中国的包围圈,这次谈判短期而言对中国是可以破局的利好;长期而言,中欧作为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如果谈判成功,将能够为绿色产业发展与国际社会应对保护主义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