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间:不讲礼貌的万斯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访谈中使用“中国乡下人”的说法,激怒不少中国网民。中国外交部回应称,这位副总统的话无知又缺乏礼貌,令人诧异,也感到悲哀。

事缘万斯上星期四(4月3日)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上,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大规模征收关税进行辩护。他问,“全球化经济”给美国带来了什么?接着又自答,美国向中国乡下人(Chinese peasants)借钱,买中国乡下人生产的东西,从而背负了巨大债务。

这段访谈传到中国互联网,“Chinese peasants”被翻译成乡巴佬、乡下人、农民……无论哪种翻译,都让中国网民读出了低端、老土的意味,觉出了不尊重。

中国网民讽刺,万斯忘了自己的来处,他本身就是“乡下人”。根据2016年让万斯名声大噪的《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一书,万斯出生于一个美国锈带工人家庭,父母离异,母亲染上毒瘾,差点带着年幼的他同归于尽。他被外祖母拉扯大,在跻身上层社会前,经历了窘迫艰辛的成长过程。

这本书在中国读者中也掀起过一波阅读潮流。在读书网站豆瓣,有一万多人标记“读过”,两万多人标记“想读”,评分高达7.7分。

从2017年至2020年的书评中能看出,中国读者认为作者文采平平,但对他不懈奋斗、突破阶层藩篱的经历,颇有些敬佩。还有读者感同身受,说万斯是美国的“小镇做题家”。

但万斯不止励志这一面。今年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同特朗普会面时发生激烈争吵,万斯被指是直接导火索。

《纽约时报》称,当泽连斯基试图解释俄罗斯总统普京如何违背之前的外交协议,万斯抓住了这一时刻,使用了久经考验的辩论技巧:转移话题。他说,“你应该感谢总统试图结束这场冲突”,然后声音越来越大,双方开始争执,坐在他们中间的特朗普被激怒,争执变成了争吵。

《纽时》说,这是万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刻。40岁的万斯不像马斯克那么耀眼,但他要证明自己也能制造震撼,不甘在特朗普政府中“被降级为二线角色”。

这一次,中国舆论对他的看法发生变化。中国看客认为,万斯要求泽连斯基感谢美国,暴露出他“投机分子的谄媚”、“出风头”、“不体面”。还有网民说:“演员泽连斯基在对比下,都真诚了起来”。

事实上,万斯一向靠出格言论博眼球。2021年还是参议员候选人的他,就说过不能把国家交给像民主党人哈里斯这样“没孩子的养猫女士”(childless cat lady)。今年2月,他首次作为美国副总统在欧洲演讲,猛烈抨击欧洲言论自由倒退,也被媒体批评罔顾外交礼仪。

万斯不加掩饰的对抗性言论,是他身为政治人物的策略。他这次关于“中国乡下人”的说法,倒显得一以贯之,不算意外。

中国人历来认为,政治人物应当正襟危坐、有礼有节。面对万斯这样一位不拘场合、不修辞令、甚至似乎刻意撕去体面外壳的副总统,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不适。

这种不适感,多少来自他所代表的那种不在意对方是否接受的沟通姿态,直接粗暴,也更功利。人们看到一个美国副总统,不愿“维护台面”,甚至有意冒犯。

在中美关系变得愈发棘手的今天,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这或许才是在反感、愤怒之外的真正担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