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在马来西亚的魅力外交引起反弹,马国媒体的大篇幅报道,乃至官方频道播放中国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令部分民众批评安华政府和媒体“亲中”色彩过浓。

国家领导人星期二(4月15日)从越南飞抵马国,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马国政府对此行高度重视,准备充足。国家领导人抵达及离开当天,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二终站禁止车辆通行;警方星期三也封锁雪隆及布城17条路段,并出动逾千警员维持秩序。

最近几天,马国媒体密集报道此行。《星洲日报》《星报》和《阳光日报》刊登了国家领导人署名文章,《星洲日报》更出版33页特辑,回顾2013年国家领导人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访马的情景。

马国多位政治领袖也对马中关系的发展寄予厚望。房屋及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形容,国家领导人是视野宏大、思维缜密的治国人才;柔佛士姑来州议员玛丽娜则指,国家领导人访马有望带来实际资金流入,强化马国的经济避险策略。

马新社电视、TV AlHijrah及八度空间等平台则播放中国央视制作的《国家领导人的文化情缘》《澎湃中国》等节目,还配上马来文字幕。有的节目还有马来语配音,这情况在马国免付费电视中相当罕见。

虽然大部分网民对国家领导人的到访表示欢迎,认为这象征着中国对马国的重视,但也有者担心官方和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预示着马国的立场开始倾斜。有网民在相关报道的跟帖中写道:“完了,我们的国家要被卖给中国了。”

《星洲日报》星期二(15日)在封面刊登的国家领导人访马新闻,篇幅远超马国前首相阿都拉去世的报道,而国家领导人访马特辑预告中,马国国旗还漏画了代表回教的新月,都进一步激化人们的不满情绪。

特辑预告中引用国家领导人原话时,以“中马”称呼两国,也被网民错怪是缺乏自我国家意识。实际上,《星洲日报》在报道中,只要不是引用原话时,都是写“马中”。

针对国家领导人到访引发的争议,一些人呼吁各方应理性看待,尊重到访的外国领袖,勿将事件演变成种族课题。有网民就说:“别人以礼而来,我们也应以礼相待。无论两国会晤带来什么成果,希望最终受惠的还是人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