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美货物贸易因关税层层加码陷入停滞,两国的贸易战正转向服务贸易领域。由于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拥有巨大顺差,北京视该领域为反制美方的筹码。
受访学者指出,服务贸易包含多个领域,中国从斗争策略的角度,不一定会立刻把牌都打出去,更可能有针对性地对特朗普的基本盘进行精准打击。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美东时间星期三(3月16日)报道称,尽管特朗普政府主要致力于推进关税计划,中国官方推出一系列非关税限制措施,包括寻求将贸易战扩大到服务贸易领域。
报道提到,分析人士普遍预计,北京将继续部署非关税政策工具,以便在与特朗普政府进行任何可能的谈判之前提高筹码。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知识产权许可、法律和咨询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最新数据,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达470亿美元,其中旅游业占比最大,达43%。
特朗普上周威胁在中国的34%对等关税基础上再加征50%关税后,有中国官媒背景的自媒体公众号“牛弹琴”就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方已经准备至少“六大招”,包括服务贸易领域的反制措施,以及对在华获得巨大垄断利益的企业展开调查等。
中国官方隔天(4月9日)发布的白皮书则明确指出,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且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2001年至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增长超七倍。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同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中国游客和留学人员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显示中国官方有意对美国旅游和教育行业施压。
分析:阻碍赴美旅行经济影响最大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在星期二(4月15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所有服务贸易的反制措施中,限制赴美旅行的潜在经济影响可能最显著。他预计,若北京加大对赴美旅行的限制,预计将造成240亿美元的损失。
至于法律、咨询和金融服务领域,陆挺认为,这些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北京施加限制的经济影响可能有限。此外,此类措施还将在短期内阻碍外国资金流入,并扰乱中国国内的就业市场。
在知识产权方面,陆挺指出,中国若实施限制或加速中美技术脱钩,“考虑到中国在关键领域对美国先进技术的依赖,这可能对中国造成更大损害”。
牛津经济研究院东北亚首席经济师王蕊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尽管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目前主要反制措施仍以货物贸易为主,同时配合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相应的出口管制。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受访时则指出,服务贸易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筹码”,但是否全部措施都落地仍有待观察。
傅方剑分析,中国一方面要告诉美国,两国贸易不能只看货物贸易,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拥有巨大顺差;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考虑,如何让筹码发挥出最佳效果,对特朗普的基本盘实现精准打击,而不伤及无辜。
他举例,中国人赴美旅游、留学就属于“你情我愿”,并不是美国强迫消费,如果用行政手段过分介入,也不见得是好事。
至于中国的服务贸易筹码能否带来中美谈判,傅方剑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盘根错节,依存度相当高。“特朗普只盯着货物贸易,中国不一定要在这条赛道上死磕……开辟到服务贸易战线上,就是让他认识到‘斗则俱伤’,然后回到‘合则两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