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中国政府要求加快建立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应对在关税战背景下更加严峻的就业市场。
受访学者认为,关税战为中国经济增长造成极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推动就业旨在稳定国内信心,扩大国内需求,为中美经贸可能脱钩提前布局。
中国官方预计今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222万人,再次写下新高。同时,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为两年最高水平;不含在校生的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也升至16.9%,为四个月来高位。
在此背景下,新华社星期二(4月8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文件,提出用三到五年基本建立覆盖全员的高校毕业生服务体系,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高校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分管负责人靠前指挥。
这份题为《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文件,于去年11月制订,要求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学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
其中,关于优化培养供给体系,文件提出定期发布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专项招生计划。
官方称,此举旨在为中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义桅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认为,当前关税战升级,此举带有稳定内部,坚定对美国斗争信心的考虑。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对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后,中国立即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尽管中国官媒强调“天塌不下来”,引导舆论支持反制,但国内仍有不少异议声音出现。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增长放缓,就业市场难以吸纳不断增加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青年就业压力持续紧张。
王义桅指出,中国内部仍有惧美、亲美、从美的心理,低收入群体也顾虑经济下滑可能导致返贫。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可以提振国内士气,凝聚抵抗意志,也有利于促进消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市场。
中国副总理丁薛祥上星期三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