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官方通报,受到铊污染的湘江最大支流耒水水质已全线恢复正常。

耒水流域(郴州-耒阳段)在上月中旬出现铊浓度异常。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星期一(3月31日)在官网发通报称,在生态环境部应急办和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有关各方应对处置,目前耒水水质已全线恢复正常,各监测点位铊浓度均在0.1微克/升以下。

铊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为无色无味的结晶。通报援引疾控部门检测数据指,自3月16日以来,耒水河段各自来水厂出水水质一直稳定达标,供水安全。官方将继续督促指导郴州、衡阳市加强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更好守护水生态安全。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3月25日曾通报,3月16日晚8时,湖南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水质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

通报说,经核实,确定污染源为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主要原因为该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窑炉的过程中,窑内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水体。

据《星岛日报》报道,上述消息传出后,郴州和衡阳两地居民一度抢购包装水,甚至有人几天前就开始用桶装水煮饭。

另据《新京报》上星期天(3月30日)报道,涉事企业所在地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当地水泥企业生产中所用原料铊元素含量相对较高。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曾在2021年通报,湖南涉铊企业多,涉铊尾矿库、废弃矿山多,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2020年,湘江干流有多个水源地铊超标,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当时曾指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产业历史悠久,重金属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