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辆电动汽车在安徽发生致命事故后,中国据报禁止车企在宣传驾驶辅助功能时使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等措辞,并将加强对相关技术升级的监管。
根据路透社看到的一份会议纪要和一位与会者确认的信息显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星期三(4月16日)与近60家汽车制造商代表举行的会议上,发布包含上述内容的车辆广告新规定。
根据新规定,车企将不再被允许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通过远程软件更新对已交付车辆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功能进行测试和优化。
新规定明确,相关技术升级须经过充分测试,确保可靠性,并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才可上线。
会议纪要显示,华为也参与此次会议,其ADAS技术已应用于包括奥迪在内的至少七个汽车品牌。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很多车企接连推出配备ADAS的新车型,并以“智能驾驶”作为主要卖点应对已持续三年的价格战。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电动车在安徽高速公路发生严重车祸,撞上中分带水泥护栏后起火爆燃,造成车上三人全部遇难。涉事车辆在事发前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中国官媒随后纷纷发文呼吁车企不要夸大智能驾驶功能的能力。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星期一(4月14日)在官网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并指新标准将在2026年7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增加涉及碰撞影响和快速充电耐受性的测试项目,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确保电动车电池在特定时间内经受住测试,不起火或爆炸,旨在降低电池热失控对驾驶员、乘客及周边财产带来的安全风险。热失控是电池相关火灾最常见的诱因。
业内人士和分析人士认为,监管趋严将抬高车企技术研发与部署的成本,可能放慢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速度。但他们也说,这可能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长期亟需的整合进程,缓解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