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监管政策松绑和市场情绪回暖,中国半导体行业再度迎来上市热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半导体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都将大幅增长,但投资者信心能恢复多少,仍取决于中美关税战等外部风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半导体独角兽芯耀辉科技的首次公开售股(IPO)并上市辅导备案4月10日获得受理,标志着这家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模块大厂正式开启上市征程。
算上芯耀辉,今年来已有近1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启动上市流程,包括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商思锐智能、激光晶片企业度亘核芯等。
此外,过去一个月还有十多家半导体公司加速推动IPO进程,例如另一家半导体独角兽上海超硅完成IPO辅导工作,中国“晶片首富”虞仁荣任大股东的新恒汇电子获得IPO注册批文。其中,新恒汇电子的IPO申请早在2022年6月就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但此后两年多一直没有进展;今年3月公司提交注册后,一周内就迅速获批。
今年第一季登陆A股的半导体企业有两家,分别是胜科纳米和矽电股份。相比之下,去年全年仅有13家半导体企业在A股上市,上市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三分之二,募资总额为99.67亿元,仅为2023年的十分之一。
去年半导体IPO遇冷的大背景,是中国证监会2023年实施收紧IPO监管的“827新政”。2024年A股上市企业同比骤降68%至100家,融资额缩水81%,降至10年来新低。
随着中国政府去年9月起加码刺激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证券监管层今年来频频发声支持科创企业发行上市。
证监会继2月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后,3月全国“两会”(人大与政协年会)后再度强调将“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本月3日披露,证监会主席吴清与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会上探讨了进一步完善科企IPO支持机制,增强对未盈利科企发行上市的包容度等。
3月28日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科创板IPO申请的射频与模拟晶片供应商昂瑞微,就是今年首家科创板IPO未盈利企业。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财经媒体《创投日报》指出,监管层加速处理存量IPO项目,主要是基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考量。他也提醒,半导体企业快速上市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如部分企业可能因急于上市忽视自身发展质量,后续面临业绩压力等问题。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联合早报》分析,今年初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 爆火后市场情绪回暖,A股走势良好,半导体行业也受提振;相信今年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都会远超去年。
顾文军同时指出,行业内还有一些希望上市的“大家伙”,但由于体量太大叠加蒙受亏损而未能如愿。投资者对半导体行业的信心仍然不稳,而持续升温的中美关税战,相信是今年左右投资人决定的关键因素。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宣布豁免智能手机、电脑、半导体晶片等进口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顾文军认为,虽然这对半导体行业是利好消息,但特朗普的反复多变,使得投资人不敢轻举妄动,仍在观望下一步发展,“中国半导体不能抱有太多幻想,还是要保持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