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综合讯)在美国普渡大学工作逾20年的中国数学家陈敏,加入中国“晶片首富”虞仁荣创建的一所研究型大学,成为近期华人科学家“海归潮”中的最新一员。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官网信息显示,陈敏今年开始成为该校理学部教授。她的丈夫沈捷从2023年起担任该校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此前是普渡大学的杰出教授,曾任计算与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陈敏的研究方向是应用数学,包括非线性波、数值分析、建模、偏微分方程及摄动理论等。沈捷则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谱方法数值分析理论、计算流体和计算材料科学。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对夫妇197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相识,2002年一起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教职。他们育有三个子女,在孩子都离家上大学后,开始考虑回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两人所加入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中国“晶片首富”、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公司董事长虞仁荣投资创办,获得浙江省和宁波市两级政府大力支持。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将正式迎来首批学生,专业集中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先进制造、数据科学、物质科学五大领域,目前仍在面向全球招聘教研人员。
《联合早报》上个月曾报道,去年以来至少有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多数来自数学和物理学领域,超过75%都是从美国返华。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推出“中国行动计划”,对华人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美国司法部2022年终止这一计划,但寒蝉效应在华裔学者中持续。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关于“中国行动计划”重启的顾虑再度升温。
另据中国多名科学家联合创办的“知识分子”微信公号,长期研究海归学者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玉涛说,1949年后中国有过三次“海归潮”,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即中共建政和改革开放时期,第三次“海归潮”则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孙玉涛本月初告诉香港《文汇报》:“当前仍处于第三次‘归国潮’中,而且美国的‘推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