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证券日报》星期四(4月10日)发文,提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合时宜,并说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行空间。

《证券日报》在评论文章中说,今年以来“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频繁出现。仅3月份至今,中国央行已经四次公开明确提及“择机降准降息”。高频表态背后,不仅彰显了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也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政策工具的灵活性以及宏观调控的审慎性。

文章称,虽然当前降准降息的实施也面临着一定约束,但“择机”并非简单的“等待”,而是基于对经济变量、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实时研判,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选择政策工具落地的“最佳时机”,既保留政策空间,也凸显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

《证券日报》续称,短期看,一季度银行净息差承压,同时国内通胀压力较低,有降准需求。长期来看,外部不利影响加大后,国内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货币政策仍有配合空间。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该报也说,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可以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突发外部冲击,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创造更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将暂停实施新关税90天,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后,出台更大刺激措施的紧迫性加大。

《证券日报》在星期四的另一篇报道中说,4月份以来中国国内债市显著走强。业界分析,本轮债市走强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包括市场避险情绪强化、降准降息预期升温等。

报道引述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的看法称,外部不利影响加大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会从“金融稳定”向“经济增长”切换,4月份降准概率大幅提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分析,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的条件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份。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