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除了奥巴马总统为代表的全球主义者之外,还有“美国独行”这一被全球主义压制几十年的国家主义传统,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实际上就是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挑战。关税作为“为美国外交政策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其中包括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多年以来,很多国家在美中之间游移不定。如今各国要想保持经济利益,就得让美国政治上有利可图,所谓关税是美国外交重要的战略工具,要害就在这点。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计划,尽管与原来宣称的对等关税相比是减半征收,但仍然有如石头般沉重砸在每个国家脚上。一直在忐忑不安中盼望能够幸免的亚洲国家终于知晓,亚细安10+3(中日韩)除了文莱与新加坡之外,其他全部受到24%至49%的不同档次加征,中国更是受到特殊对待。国际舆论包括美国的全球主义媒体,当然都痛加挞伐。很少有人愿意正面现实,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实施之日,就是全球化终结之时。
亚洲国家均遭冲击
“解放日关税”对所有国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最低10%关税,并对约60个对美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和地区征收更高关税。在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中国加征34%,加上此前两次的20%及特朗普上台前的13%左右关税,,整体关税税率大幅提升至67%。墨西哥、加拿大因芬太尼与非法移民而加征的25%关税豁免已于4月2日到期,欧盟等七大贸易伙伴因属于约60个“贸易行为不良”(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影响美国企业的法规与税收等)国家,均获加征。被加征40%以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台湾32%、印度尼西亚32%、马来西亚24%。
意在终结世贸组织体制
亚细安诸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应,不似美国盟友反应那么激烈。泰国首相佩通坦说,泰国政府理解美方通过对等关税调整贸易平衡的考量,将与美国沟通,并在近期发布详细的应对方案。越南计划在4月5日派遣由副总理胡德福带领的代表团访美,增加沟通。但一直认为自己是美国特殊保护对象的台湾,无论朝野均悲愤莫名,做出少见的强烈反应。
如果认为国际社会的舆论指责会改变特朗普心意,可能过于乐观。美国除了奥巴马总统为代表的全球主义者之外,还有“美国独行”(America Alone)这一被全球主义压制几十年的国家主义传统,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实际上就是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挑战。
今年以来,就美国加征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的共有香港、中国大陆,以及行将申诉的巴西。其实, 世贸组织裁决执行与国家利益存在潜在背离,是研究者早就多次指出的现象,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要求,是对克林顿总统任期内成立世贸组织的大逆转。克林顿号称“全球化第一推手”,为了推动全球化进程,将关贸总协定改为世贸组织,基石是“最惠国待遇”原则。根据这一规则,成员国须对所有成员实行统一关税。但在实践过程中,除了美国之外,很多国家还有增值税(VAT)、碳税等非关税壁垒,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事实上只有美国市场才算是真正门户洞开。
特朗普指责各国都占美国的便宜,大体上没错。因为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合法享受差异化待遇,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为保护本土产业,关税普遍高于美国。就连欧盟各国向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也远高于美国对欧盟同类产品的关税。例如,美国此前对欧盟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欧盟对美汽车关税高达10%。特朗普宣布实行对等关税之后,日韩德墨加这五大对美汽车出口国,已经提前进入“危机模式”。
简言之,美国推动成立世贸组织,对绝大多数国家施行最惠国条款,是因为美国希望扮演自由贸易问题上的领导角色;如今特朗普已经明说,他就是美国总统,首要任务是对美国负责,自然不再需要世贸组织这一全球化的经济抓手。
特朗普团队现在除了在国家层面解释关税战之所以必要之外,最缺的就是对症下药为本国消费者释疑:加征关税不会导致物价上涨。
美国国内批评者一致认定,增加关税必然引致日常消费品的涨价。比如越南是全球最重要的运动鞋生产国之一,耐吉约50%、阿迪达斯约39%的鞋类产品都集中于越南生产,年销售额合计超过200亿美元。行业人士指出,由于运动鞋需要专业的生产线,短时间内转移生产链和供应链几乎不可能,最终结果只会导致终端市场涨价。柬埔寨目前是美国第六大服装供应国,制鞋和旅行用品也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零售联合会说:“这些税款最终会转嫁给普通家庭,加剧通胀的压力。”
关税政策真正挑战者来自美国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2月18日公布的预测,曾列举对等关税实施后,美国消费者将受到的影响: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将提高13个百分点,升至1937年以来最高水平;价格上涨幅度1.7%至2.1%,相当于2024年平均每个家庭损失2700美元至3400美元,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从长远来看,美国经济将持续萎缩0.3%至0.6%,相等于2024年每年萎缩1000亿美元至1750亿美元。关税是累退税,底层家庭的损失将在1000美元至1300美元之间。服装和电子产品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机动车和药品的价格也会出现高于平均水平的上涨。
目前,不少特朗普支持者都相信关税战是必要的恶,愿意为此忍受一段时间的痛苦。但关税战一旦开打,美国只是主导的一方,各国的反应与实时变化有很多随机因素,时间一长,物价上涨看不到头,国内压力就会增加,这种可能性不可忽视。
关税还有其他内涵
特朗普与他的财长、商务部长都多次宣称,关税是美国外交的重要战略工具,意义当然不止于税收的增加,至少还有振兴美国制造业与重塑地缘政治这两重目标。
美国经济学界对通过关税战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效力深表怀疑。4月2日,特朗普再次重申这些对等关税将使“美国工业重生”,他将这一天形容为“解放日”,是美国工业重生和重新掌握国家命运的日子。他对所有抱怨的公司或国家说:“如果想让你们的关税税率为零,就在美国生产你们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在次日发表的《特朗普最新关税行动宣告全球化时代落幕》对此作出回应,称这意味着美国对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速全球化的支持落幕,但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却非易事——这一分析大抵没错。从奥巴马时代开始,历经三位总统,都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当作国策,但由于产业链重置及生产成本等问题太过复杂,只能通过近岸外包与友岸外包去了墨西哥、印度等地,效果并不理想。如今,特朗普以关税战的方式给企业施加压力,效果不一定会在他任内完全显现。
关税作为“为美国外交政策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其中包括重塑地缘政治格局。亚细安多国与日、韩这次都被加征,但反应相对温和,多希望通过与美国的谈判降低关税,这种考虑是明智的。美国既然声称今后将全力应付与中国的竞争,要将主要力量投放在太平洋地区,这就需要盟友。如果是亚太战略,日、韩、台、亚细安国家必会成为笼络对象;如果是印太战略,印、澳则不可或缺。多年以来,这些国家一直期望“政治安全靠美国,经济发展靠中国”,在美中之间游移不定。如今特朗普均课以重关税,以示惩罚;各国要想保持经济利益,就得让美国政治上有利可图,所谓关税是美国外交重要的战略工具,要害就在这点。
多年以来,世界上只有美国在践行全球主义,其他国家都是全球主义为表,国家主义为里。践行全球主义的代价,是特朗普接过36万亿美元巨额国债与1.2117万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财政与贸易双赤字的摊子,要想挽救美国,只能施以雷霆手段。但最近30年以来,世界早就听惯西方左派那种冠冕堂皇的全球化理论,与理论的各种道义包装(人权高于主权、环保、保护性少数群体等弱者利益)相比,赤裸裸诉诸国家利益的特朗普主义太过生硬,一时之间很难被接受。
作者是旅美中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