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心心念念的“解放日”4月2日如期而至,但这天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与资本市场来说,完全不是“解放日”,而是不折不扣的“惊悚日”。
特朗普当天在白宫玫瑰园宣布他制定的“仁慈”关税,实际上比外界此前预计的更为严厉且疯狂,美国的100多个贸易伙伴无一幸免,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重击也超出人们此前的想象。
最新公布这轮“特式关税”,分为基准关税和对等关税。前者适用于一切美国所进口的产品,税率10%,于4月5日生效。对等关税则适用于60多个与美国贸易失衡的经济体,4月9日生效。亚洲经济体尤其挨了重棍,中国被额外加征关税34%,越南46%、泰国36%、台湾和印度尼西亚32%,印度26%,美国的盟友韩国和日本也分别被加征25%和24%。
没有人知道“特朗普关税学”下的税率是怎么算的。有人推测,美国是将某经济体的对美贸易逆差除以该经济体对美出口额,由此计算出贸易失衡的程度(特朗普认为贸易失衡意味着美国被占便宜),再将这个数字除以2——以示美国的“仁慈”。这个测算法简单粗暴,有人形容只相当于小学数学,但整个关税率表还有其他让人不解的荒诞逻辑,比如只有2000人口、不出口任何产品的澳大利亚领地诺福克岛被加征29%对等关税;南印度洋上只有企鹅居住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要被课征10%关税。
对许多需要依赖出口的穷国而言,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可能是一场灾难。它们穷得买不起美国货,却因此被指责是占了美国的便宜,像南非国家赖索托被加征50%的对等关税。东南亚的柬埔寨被加征49%对等关税,老挝48%,缅甸45%,特朗普还指柬埔寨“靠美国发了财”。世界头号大国把自己幻想成受害者,控诉自己的财富被人均收入才2000多美元的穷国掠夺,叫人无言以对。
分析特朗普的真正意图成为当前各国领导人一项艰难又冒险的工作——特朗普决心终结全球化,让美国与世界脱钩,而且要放弃亚洲了?或他只是以此要价,等着世界各国一一前往白宫求饶?
其实可以肯定,特朗普是在进行两手赌博。一方面,他试图以高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又为联邦政府增收,他自信这个策略可以成功,灵感就来自于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美国国会1890年通过了俗称“麦金莱关税”的法案,就曾将进口的平均税收上调到近50%。特朗普在今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就点名赞扬麦金莱“让美国非常富有”,他还签署行政命令将北美最高峰重新命名为“麦金莱峰”。同时,特朗普也认为许多国家会在高压下对美做出妥协。那些对美国贸易依存最大的经济体与美国盟友,如中国、日本、欧盟、韩国,会首先让步。
不过,美国的算盘打得虽响,世界其他经济体也没有坐以待毙,大家正加速行动,建立新的贸易联系以对冲特朗普2.0,抱团取暖。
中日韩3月举行了三边外长会,中日还举行了时隔六年的经济高层对话。中国与欧盟本周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谈判,亚细安也正被欧盟与中国追逐。来自越南方面的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官方领导人4月将访问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有计划访越。
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公布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出长文,分析世界各国对特朗普关税的回应。《经济学人》辨识了两个影响力在增长的阵营,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开放市场联盟”和“战略对冲者”。
“开放市场联盟”的主体是《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的12个成员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若再算上挪威、韩国、欧盟等,《经济学人》估算“开放市场联盟”的进口需求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已超过中美进口需求的总和。
“战略对冲者”则有巴西、印度、印尼、南非等,它们需要美国的市场又需要中国资本,却不愿站队中美任何一方。上述两个群体的成员在快速集结,正慢慢拼凑新的、分散式的国际贸易秩序,以此维系全球贸易的希望。
《经济学人》上述分析可能有些乐观,但毫无疑问,特朗普抛出了他的关税要价单时,世界其他国家却不会完全予取予求。同理,美国不再靠谱,也不意味着大家会自动倒向中国,这都是过于简单的假设。反之,多极世界正在形成,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利多,而其他各国也会密切观察美国、中国在贸易、安全等关键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再不断地调整与这两国的距离。
在前景混沌不清时,各国既会尊重中美这两极,也会竭力保留尽可能大的战略空间,大家各自发挥才智塑造更合适的秩序,从这角度看,前路上阵痛难免,但绝非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