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并对包含中国大陆(34%)、台湾(32%)、越南(46%)等逆差经济体加征大幅对等关税。根据美国白宫公布的政策评估,这一波关税将冲击超过1.6万亿美元(约2.1万亿新元)的进口商品,占全球贸易总量的近7%。特朗普宣称,此举是为了“捍卫美国工人”,但从历史与经济理论观察,此种关税民族主义极可能引发连锁性经济收缩。
像台湾这类出口型的经济体首当其冲,根据台湾财政部统计,2024年台湾对美出口总值达1114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23.4%。其中伺服器、资讯通信设备与半导体为三大核心品项,占对美出口超过六成。虽然半导体晶片被美国列入豁免名单,但伺服器、AI运算设备、通信零组件并未获得同等待遇;换言之,台湾在供应链中段的优势将面临实质削弱。此外,如华硕、联咏等台厂近年积极在美布局,但投资报酬正被税收与政策风险侵蚀。尽管台积电凤凰城厂获美方礼遇,但此种“选择性豁免”凸显的正是台湾对美依存的结构性脆弱。
台湾科技产业或面临研发资本萎缩
若进一步分析产业面向,可见半导体上游如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商,可能受制于美国不对称的出口规范与报复性课税;中游如晶片设计与封测业,则可能因全球资金调整而面临研发资本萎缩;下游整机产品如资讯通信设备与伺服器,将直接面临关税加成的成本转嫁与客户流失。这种对供应链“上下游分离施压”的策略,使台湾的科技产业不仅在贸易层面承受压力,更在研发与资本投资上面临中长期风险。
至于在中国大陆方面,延续上一波贸易战的趋势,此次对等关税与前期晶片制裁、实体清单一道,构成美国对中国贸易与科技双重脱钩的政策架构。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已下滑13%,而对东南亚与中东的出口则同比增长18%。中国政府一方面推动双循环内需体系,另一方面则积极“组队”布局,包括与俄罗斯深化能源与军工合作、与中亚国家建立数码基础建设与运输走廊、透过金砖国家平台推动去美元化结算。2024年8月,金砖国家签署跨境数码货币合作备忘录,强调以人民币、卢布与金砖结算币(BRICS Pay)取代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机制,并扩大对非洲、中东与南美新兴市场的金融融通机制。这不仅是企图对美金融制裁的制度性抗衡,更预示着一种替代性全球货币架构的雏形,只可惜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目前搁置中。
在区域经济战略重新洗牌之际,台湾须重新界定自身对外经济部署的方向。传统新南向政策虽拓展台湾与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文化与贸易连结,但重点仍偏向外销市场导向与人员交流。
面对美中科技战加剧、供应链分裂与技术资本地缘化,台湾更迫切须要推进“新东向”战略。战略由产业界主导倡议,目标并非聚焦区域经贸协定,而是强化与日本、韩国、德国、北美东岸等高端制造与技术创新地区的策略联结,聚焦于半导体、精密机械、资讯通信设备与绿色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跨境研发、产业共构与技术标准对接。
亚洲国家长期须转向“制度型经济”
透过投资互惠、技术交换、双边创新合作基地等方式,台湾可望在未来区域架构中,不再只是全球供应链的组装中介者,而是逐步跃升为制度输出与技术价值链的共同建构者。更重要的是,在此战略脉络下,新东向并非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补充,而是一套与中国大陆主导的亚洲秩序平行而独立的产业战略架构。它让台湾得以避开区域政治门槛,透过与志同道合的民主经济体系建立高端合作网络,在不对称外交现实下,开拓另类制度韧性的发展空间。
从历史角度观察,美国历次关税主义的经验,大多未能如预期带来产业复兴或贸易优势。19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造成美国出口两年间暴跌逾60%,被视为加剧大萧条的关键因素之一。1971年尼克逊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实施临时10%关税与金本位终结,虽短期提振美元与部分产业竞争力,却未能改变美国制造业的长期空洞化趋势。即使是特朗普2018年对中国的301条款关税,根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2021年报告,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抑制效果有限,反而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与企业供应链的压力。
然而,此次背景或许与过往不同。第一,全球数码供应链更加集中,美国借由掌控技术标准(如人工智能与半导体设计)有更大杠杆空间;第二,地缘政治对抗明确化,民意支持“战略去风险”成为跨党共识;第三,过去由“自由市场逻辑”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已逐步转向“安全优先逻辑”,各国更愿意承担效率损失以换取可控性。这使得此次关税可能不再仅仅是经济手段,更是整体战略的一环,效果与代价难以用过去经验推论。
对此,长期仰赖加工与出口的亚洲国家,长期战略必须从“接单型经济”转向“制度型经济”,亦即不再依赖单一市场或双边承诺,而是透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深化国际投资网络、建立主权基金与技术资本保值机制等方式,强化制度韧性。唯有如此,方能从全球价值链的中段制造者,进化为制度参与者与规则塑造者,在分裂但多元的新全球经济秩序中,争取一席真正自主与安全的位置。
作者是联合国资讯科技处顾问